投資長觀點|台積電再創新天價能否衝1300元? 本益比不貴最怕這變數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台積電股價經歷近1個月在1100到1200元區間盤整後,上周在台灣國際半導體展期間,股價順利攻上1260元新高,今天在除息後不但秒填息,更再創下1280元新天價,後市能否往1300元以上邁進? 2025/09/16 16:29 財經 投資長觀點
再生能源目標恐再跳票? 龔明鑫坦言:2026年佔比要達成20%難度高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今日與媒體茶敘,談到2026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能否達到20%目標。龔明鑫坦言,年底要達標確實有難度,但今年再生能源佔比可望突破15%,「我們還是會積極往前推」。至於未來長期電源規劃,他透露最快9月會提出。 2025/09/16 14:56 能源
義電智慧能源攜手Gogoro 打造全球首例電池交換虛擬電廠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義電智慧能源以「聚力千站 強化電網韌性」行動方案,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及「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之殊榮,突顯義電智慧能源在促進能源轉型和推動永續創新的領導地位。義電智慧能源首次參與「亞太永續行動獎」,勇奪金獎榮耀。連續第二年參加「台灣永續行動獎」,亦再獲肯定。本屆永續行動獎吸引503件申請方案角逐,評選範疇涵蓋環境永續、社會共融與經濟發展三大面向,義電智慧能源以創新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7可負擔能源」領域中脫穎而出。 2025/09/13 09:49 能源
周末精選|興達電廠爆炸燒出居民怒火!藍批能源政策畸形 台電挨轟始末一次看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高雄興達電廠燃氣新二號機本月9日晚間試運轉時,因天然氣外洩起火爆炸,橘紅火光竄燒夜空,伴隨巨響與震動,附近居民嚇得衝出門,直呼「像地震、炸彈爆炸」,甚至有小孩嚇哭喊著要搬家。地方里長群起聲討,要求停工徹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連夜趕赴現場,初步研判是管線法蘭洩漏釀禍。高雄市長陳其邁對台電未第一時間說明表達強烈不滿,也直指高雄長期發電送給外縣市,災害卻是居民承受,認為各縣市要用的電,應該要自己負責。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更批能源政策「該全面檢討!」 2025/09/13 07:00 能源 地方大小事 能源
中租控股首度舉辦創新論壇 宣示中租轉型為科技驅動型企業 【記者李宜儒、吳珍儀/台北報導】中租控股12日首度舉辦「中租創新論壇」,以「AI x Energy共創未來」為主題,邀請輝達、Strive Computing等來自美國、日本及台灣重量級講者,與受邀產官學界代表逾120人,共享現今人工智慧與能源前瞻趨勢。在論壇中,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正式宣布「今年為中租的人工智慧年」,已啟動中租轉型為科技驅動型企業的改革工程。 2025/09/12 16:36 財經 產業脈動
新加坡綠色融資逾154億 推動東南亞及南亞能源轉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日完成綠色投資夥伴基金首輪總值達5億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的融資,將支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電動車基礎設施、永續交通、水資源、廢料管理以及其他對東南亞和南亞能源轉型重要領域。 2025/09/09 14:15 國際 東協萬象
經濟部推動家戶屋頂太陽光電計畫 21個縣市已加入!核定經費13億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為因應國家能源轉型需求,提升電網韌性與能源自主性,經濟部攜手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經濟部能源署說明全台已有21個縣市加入本計畫推動行列,涵蓋範圍遍及北中南東及離島地區,並已核定114-115年共計約13億元經費。 2025/09/06 11:45 能源
台電規劃「觀園變電所」引進大潭電廠電力 滿足桃竹苗重大建設需求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因應桃園地區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及用電需求大增,台電規劃於觀音地區興建「觀園變電所」,直接引進大潭發電廠的電力,提升區域供電穩定度,滿足航空城等產專區、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等重大建設所需電力,為半導體、AI及資通訊等產業鏈提供穩定電力,構築完整的科技產業生態系。 2025/09/05 15:25 能源
三代接班|許逸德接華城總座8年股價飆60倍 實踐父親預言「重電屬於高科技傳產」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華城電機受惠於AI帶動重電需求,加上台灣推動電網強韌計畫,美國則有電力基礎建設需求,讓華城成為去年台股飆股,股價一度飆上千元,背後推手之一就是華城第三代、52歲的總經理許逸德,他感性表示,父親早年就認為重電屬於「高科技傳產」,如今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2025/09/04 17:00 財經 產業脈動
AI資料中心成吃電怪獸 高盛估至2030年電力需求將飆升165%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正重塑全球能源需求,而AI資料中心的發展正是這項轉變的核心所在。高盛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30年,AI資料中心的快速崛起將使全球電力需求比2023年的水準成長165%,從而改變各地的基礎設施和能源策略。該報告也指出,這種轉變已展現在不斷攀升的建築支出上,且更大的影響還在後頭。 2025/09/03 19:18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