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情深!太巴塱父子返鄉救災「這是我們的根」 無人機3分鐘送藥天外奇蹟
【記者林芳如/花蓮報導】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災後清理工作艱鉅,現居宜蘭的太巴塱部落子弟張一凡展現族人情深,特地請假帶兒子趕返家鄉投入清理行列,「這裡是我們的根,無論走得多遠,我們都應該回來」。花蓮慈濟醫院則展現天外奇蹟,以無人機突破交通中斷限制,僅花三分鐘就精準將藥物從光復糖廠醫療站送達太巴塱國小。

馬太鞍堰塞湖災後第一個周末,全台各地的志工大量湧入花蓮光復鄉,除了災民主動在門口貼上「我需要志工」的告示,志工們也挨家挨戶主動詢問需要清理哪些地方。在眾多志工與鄉親投入重建的身影之中,有一對特別的父子檔,現居宜蘭的太巴塱部落子弟張一凡特地請假帶著讀高中的兒子趕返家鄉,投入馬太鞍部落與光復鄉市區街道清理。
張一凡表示,雖然平日工作繁忙、住得也不在本鄉,但家鄉的土地與族人始終在心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得知這次造成嚴重災情,他毫不猶豫地請假返鄉,並決定帶著兒子一起參與清理工作,希望讓孩子從小學會「飲水思源」與「共患難」的價值。
「這裡是我們的根,無論走得多遠,族人有難,我們都應該回來」張一凡這樣說,清晨的馬太鞍部落,父子倆拿著鏟子、掃帚,與志工們一同搬運泥土、整理廢棄物,汗水濕透衣衫,臉上卻始終掛著堅定的笑容。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清理行動,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課程,也是對部落深厚感情的真實表達。

光復鄉多處交通中斷,花蓮慈濟醫院與衛福部資訊處完成首例台灣災害現場實際應用「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花蓮慈濟9月25日到10月5日在光復糖廠設置24小時醫療站,日前接獲太巴塱部落對外交通受限,透過視訊醫療成功診治一位72歲接受過脊椎及右手骨折手術的女士,以及一位41歲痛風急性期發作的男士。
診療結束後,透過第一時間進駐花蓮縣的衛福部無人機團隊,醫療隊開立鄉親急需的藥物,將藥物裝進衛福部無人機搭載的運送箱,僅用時約3分鐘,就突破交通中斷的限制,從光復糖廠醫療站精準將藥物送達太巴塱國小,位於太巴塱部落的護理師李淑惠確認後,將藥物交到鄉親手中,成功解決他們這幾天疼痛、失眠與身心壓力的問題。
花蓮慈濟副院長陳星助表示,無人機計畫後續在秀林鄉、玉里鎮及豐濱鄉三地陸續完成試飛,這次面對天災帶來的影響,無人機團隊也直接進駐花蓮,才能順利完成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超級任務,這次無人機帶來的天外奇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證嚴上人曾說:「有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陳星助笑,現在就算走不進去,花蓮慈濟醫院還可以飛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