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擊退「白衣騎士」可望成功收購芝浦 日經分析:野心戰勝謹慎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國巨收購日本芝浦電子過程一波三折,面臨美蓓亞三美(MinebeaMitsumi)激烈競爭,在多次提高收購價格後,終於可以順利拿下芝浦電子,日經今天報導分析,最終,野心勝過了謹慎。

日經表示,在爭奪日本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的競賽中,被視為白衣騎士的日本機械零件製造商美蓓亞三住(MinebeaMitsumi)從激烈的競標戰中退卻,為國巨完成其收購鋪平道路。
在日本的併購市場中,白衣騎士幾乎總是佔上風,這起最新的收購風波或許代表著一個轉折點。
國巨於2月宣布對芝浦電子出價,最初提出每股4300日圓(約896元台幣)的公開收購價格。當美蓓亞三美於4月以白衣騎士身分出面,提出4500日圓出價後,競標戰正式開打。
美蓓亞三美退出芝浦競標戰
之後,國巨將出價提高至7130日圓,比最初出價高出60%以上。美蓓亞三美則停留在6200日圓,並退出競標戰。日經指出,雖然美蓓亞三美未能成功扮演白衣騎士,但不能因此責怪其退出的決定。董事長兼執行長貝沼由久在多次處理併購事務時,始終堅持不高估標的物原則。
「一個明智的決定」,一位美蓓亞三美的股東表示,「我很高興他們沒有勉強出價。」該公司股價自決定後有明顯上升。但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似乎並不認為該公司的出價過高。一位公司內部人士說,陳泰銘對公司成長抱持堅定決心,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他寄予厚望。國巨的股價也呈現上升趨勢。
日經指出,美蓓亞三美的股東對退出感到放心,國巨的股東則對勝利的前景感到振奮。這並非矛盾,而是反映出日本與台灣的企業領袖及股東間價值觀的差異。

日本企業領袖及股東重視規避風險
日本的企業領袖和股東重視避免風險,台灣的企業領袖和股東則讚揚抓住成長機會。一方偏好強而有力的防守,另一方則追求強勢的進攻,日本企業過去在海外併購交易中屢遭巨大損失,因此更傾向於重視風險迴避,而非冒險。若由像國巨這樣由具有成長導向的高層領導、資金充裕的外國公司發起未經邀請的收購要約,今日的日本企業即使有白衣騎士,也可能無法有效防禦。
白衣騎士至今在日本之所以成功,原因簡單:發起未經同意的出價一方同樣是日本公司,所有相關方均基於經濟理性而避免承擔高風險。2023年夏季,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企業收購指導方針,要求董事會「誠懇考慮」真誠的出價,即使是不被歡迎的要約。外國企業則對此感到興奮,認為主動收購的門檻降低,買下日本企業變得更容易。

日本為外國公司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日經報導,這些指導方針有效開放日本的併購市場,為外國公司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另一家像國巨這樣的企業出現只是時間問題。美蓓亞三美曾希望《外匯及外貿法》能保護它,但當經濟產業省批准國巨進行公開收購時,這期待破滅了。業界有人對經濟產業省的決定感到不滿,認為該部門開放併購市場,卻未保護日本企業,實在很奇怪。
如果情況持續這樣發展,國巨的收購很可能成功,TMI Associates律師岩倉正和指出,「全球併購標準是最高出價者勝出,獲得最終勝利,這非常重要,而非由《外匯及外貿法》或標的公司管理層偏好等非理性因素決定勝負。」
日本將看到全球併購標準在國內收購案中的應用。一橋大學商學教授野間幹晴說,「問題的本質在於日本企業尚未達到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能力,如果不激發企業領導者的『動物精神』,相同的事情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