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20%關稅分析|台灣暫時性關稅高於日、韓 孫明德點出關鍵:付出的代價不夠多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美國揭曉對台灣暫時性關稅20%,高於日、韓15%,總統賴清德表示仍會繼續協商,暗示稅率有機會往下降。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比日、韓稅率高代表付出的代價不夠多。

孫明德比喻:「人家花5倍票價坐在搖滾區,看你要花這麼多錢?或是坐在第三排也不錯。」日本與韓國GDP(國內生產毛額)上兆美元,台灣GDP沒這麼大,付不起這麼多投資。
不過他也點出,20%稅率應是天花板,未來有機會往下降。比如印尼從32%降至19%、日本從25%降至15%,都是從高往下調,等台美其他細節磋商成功,視國內市場開放程度,也許也有機會降至15%。
只是稅率若往下降須考慮對產業衝擊,國內外影響都要評估,不能只顧外銷不顧內需,開放農產品、汽車等,須顧慮對國內產業影響綜合考量。
3大策略因應關稅衝擊
其實企業也早就預期關稅介於15%~20%,孫明德呼籲早做準備,可以3方向因應。一是漲價,二是與供應鏈自己吸收承受,三是匯率緩解。「天助、自助、人助—天助指的是匯率,如歐洲、韓國談完貨幣貶值,自助就是自己吸收,人助指的是客戶漲價。」
關稅談判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企業與其呱呱叫,不如趕緊分三部分因應,與採購調整一些價格,同時動態調整。孫明德也指出,稅率較高仍可用其他方式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