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算「厭童」?律師高鐵教訓踢椅背熊孩子 家長嗆:有種妳別生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這樣算是「厭童」嗎?「巴毛律師」陳宇安今(4)日在臉書發文,分享自己曾在高鐵上遭遇「熊孩子」的經歷,引起眾人對於「厭童」議題的討論。她表示,在高鐵上遇到兩名看似五六年級的女童,一路從高雄踢椅背、大聲收放桌子,在委婉勸說無效後,她忍不住轉頭大吼制止。沒想到,女童的父母反過來嗆她「有種你就不要生小孩」,讓她無奈感嘆自己是否成了「厭童仔」。陳宇安強調:發表不喜歡小孩吵鬧的言論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但肉搜跟買個資可能有。兒福聯盟則指出,真正「厭童」者其實是少數。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家長反嗆「只是小孩」、「有必要這麼兇嗎?」
「巴毛律師」陳宇安指出,這兩名女童的行為並非學齡前幼童的無心之舉,「從高雄一路踢或是反覆大力的收放桌子」,由於認為她們已是「聽得懂人話」的年紀,因此屢回頭勸女童「不要踢椅子了、我坐得很不舒服」,女童卻無動於衷,終導致陳宇安忍無可忍動怒「我爆炸直接吼他是要踢到什麼時候!」
沒想到女童卻反過來尖叫大哭、罵髒話說她又沒有怎樣?接著女童的父母不僅沒有制止,反而出面護航,以「只是小孩」為由,反問「有必要這麼兇嗎?」甚至嗆聲「有種你就不要生小孩」。陳宇安則回擊「如果生了小孩又不教,我就不會生」。
發表不喜歡小孩吵鬧言論沒違法、肉搜買個資可能有
陳宇安強調,如果從小沒有管教、從小沒家教,到大了也一樣,「家長不教有一天社會會教」。但即便如此,她也不贊成拍「熊孩子」的影片發上網,同樣不贊成上網霸凌、肉搜、花錢買別人個資的行為,單純發表不喜歡小孩吵鬧的言論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但肉搜跟買個資可能有。

網友同聲譴責:厭的是沒家教
對此,不少網友在陳宇安文章留言附和:「我們沒有厭童,厭的是沒家教」、「在公眾場合這麼沒家教的小孩,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啊」、「不是厭童仔,是討厭沒家教!五六年級不是五六歲」、「已經提醒過了,會生氣也是情有可原吧」、「直接請車長處理」。
還有人表示:「公眾場合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家長有嘗試改善,我會多給一點耐心(有多少誠意就有多少耐心囉),但若家長無動於衷,我也不會客氣,誰鳥你小孩幾歲?當然如果是年齡很小的那種,我就是改臭他家長。」

兒福聯盟調查:多數民眾非厭童,不滿主因是噪音
針對「厭童」現象,兒福聯盟在6月17日發布了「2025年民眾對兒童及育兒家庭友善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台灣重度厭童者僅佔16%,大多數人對孩子的不滿,其實主要來自哭鬧與擾人的噪音,而非孩子本身。高達57.6%的民眾在遇到孩子哭鬧時,首先會擔心孩子是否出了問題,另有38.4%的人會主動觀察家長是否需要幫忙,顯示社會中仍存在相當程度的關懷與善意。
「禁童令」惹關注 厭惡情緒源自環境與教養
兒福聯盟的調查也反映,部分民眾認為高級餐廳、長途大眾運輸工具等場所應限制孩子進入,但也有近半數民眾(47.3%)認為孩子應能自由進出。這顯示,所謂的「厭童」情緒,並非全然針對孩子,而是反映了民眾對於安靜空間的需求。
兒盟擔憂,社會中不友善的目光,恐讓育兒家庭更不敢出門,造成社會孤立。他們也提及,法國政府正計畫立法禁止餐廳飯店拒絕兒童,強調孩子有「喧鬧的權利」,顯示全球正在重新審視此一議題。兒盟呼籲,若能提升公眾對孩子行為的理解,並給予家長更多支持,台灣將能朝向更友善的育兒環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