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親曝接電電公會理事長原因 指全球產業趨勢朝「區域製造」發展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15日)接任電電公會理事長,對於上任後的工作,劉揚偉行程滿檔,預計6月參訪歐洲、7月印度、9月美洲、10月墨西哥。至於主要方向,劉揚偉直言,當然是AI跟機器人。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今完成第27屆理監事會改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廠的產業龍頭身分當選新任理事長,三位副理事長分別由金仁寶集團許介立、大亞集團沈尚弘及正崴集團胡惠森當選,二代接班梯隊正式浮上檯面,展現電電公會創會77年來壯、中、青三代傳承的新氣象。
電電公會會員企業員工人數逾92萬人
劉揚偉表示,感謝李詩欽榮譽理事長所帶領的會務團隊在過去的付出,電電公會有3005家會員廠,涵蓋16類生產事業,會員企業總員工人數達927153人,同時上下游產業產值,約佔台灣總產值及出口值的一半,對台灣經濟有很大的貢獻,也是台灣成為的關鍵。
劉揚偉表示,在歷任的理事長帶領之下,電電公會不只是國內重要機構,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2周前跟墨西哥總統會晤,都有談到電電公會,他們也非常重視。
劉揚偉說,大家都好奇我為何會來接理事長,其實我考慮了很久,決定接任的關鍵,是當前的環境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跟大家共度難關。另外,李詩欽榮譽理事長跟會員也勸進,我也持續去了解,並跟會員廠商調研,蒐集很多反饋,各界對於台灣遇到的問題跟期待,接下來也會跟大家分享。
全球產業趨勢朝區域製造方向發展
劉揚偉表示,未來全球產業趨勢,是朝「區域製造」的方向在走,每個企業都要建立完整的全球佈局,但面對當地語言、技術、文化等差異,這樣的學習曲線以及成本都非常的浩大,相信對於台灣的產業而言,這一次的挑戰可能更甚以往。
劉揚偉指出,面對這波全球地緣政治與經貿變局,鴻海正在朝「區域製造」方向佈局,有相當程度的經驗可以對外分享;同時,應全球AI產業浪潮,我們應該把握機會,以平台化策略去打造全新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參與空間,提升台灣在AI產業的價值。
劉揚偉說,延續李詩欽榮譽理事長所提出,包括永續發展、科技創新、能源轉型以及國際布局為發展核心,新一屆理監事會將會朝以下方向去努力,包括,一、以「台灣科技園區」,攜手政府帶領會員廠商前往海外地區,打造台灣科技園區的「日不落國」,把這波全球經貿變局對台灣產業所帶來的危機變成轉機。
二、憑藉AI結合平台化策略,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參與空間,借力使力創造產業新價值。
三、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的理念,積極協助會員廠商轉型升級,並且善用公會在國際的影響力,訂定永續標準,推動企業永續發展。
劉揚偉說,新一屆理監事會的成員上,從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監事以及秘書長都有新面孔陸續加入,期待能夠跟大家一起打拼!為台灣的產業創造更多價值!(出版時間17:55,影片更新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