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托育荒!候補3000人搶破頭 蔣萬安拍板北市「校校有公托」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公托候補高達3000人,家庭托育需求嚴重失衡,引發不少家長抱怨,為擴大公有土地使用效益,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在市政會議上拍板,全力推動台北市「校校有公托」,未來不只是有閒置教室的學校,台北市所有公立國小、國中、高中都須附設公托中心,大量推廣設置0到2歲的公托中心。
蔣萬安日前主持市政會議,針對少子女化議題,他表示,台北市將全力推動公共托育,不只是有閒置教室的學校,未來要朝向任何一所台北市公立國小、國中、高中,都必須附設公托中心,並參考北歐國家、新北市等其他幾個成功縣市的做法,大量推廣設置0到2歲的公托中心,利用現有學校的空間附設公托中心或公立幼兒園。
為擴大公有土地使用效益,新建辦公廳舍採取鼓勵更多單位合署辦公的複合性使用方式,蔣萬安認為,各級學校也應依循同邏輯納入公托或公幼,他要求,教育局核實清點閒置教室,社會局加大推動公托量能,財政局協助清查閒置教室以外的閒置公有空間,工務局負責閒置教室改作公托或公幼的修繕工程,捷運局未來聯開大樓與都發局新建社會住宅,都必須將公托或公幼列為標配。
另外,目前30年到50年以上的屋齡校舍,預計將拆除87棟、並新建56棟校舍,拆除棟數和預計新建棟數之間相差31棟,蔣萬安也指示,30年屋齡以上的校舍,若結構安全,也可設置成大型公托中心,請工務局協助教育局評估可行性。
而針對校舍重建案,蔣萬安表示,現在已讓平均地權基金撥到地方教育基金,每年依照議會決議,一半經費用於校舍改建,另方面,校舍改建涉及預算龐大,應以公開透明方式呈現說明屋齡、結構安全、教育需求以及社區效益等排序依據,應將各校改建分佈、進度與階段成果納入城市儀表板。
另外,《財劃法》修正通過後,台北市統籌分配稅款雖增加,但同時中央也減列多項一般性補助款,蔣萬安要求教育局盤點目前老舊校舍、校舍耐震補強以及校園設施設備改善等相關經費需求,提出具體評估及因應方案,研擬各項優先順序以及資源調度的建議。
蔣萬安表示,贊成學校校舍耐震用途係數提高至1.5,甚至更高,從地方政府防救災的角度來看,政府的行政中心以及學校校舍必須是採取最高規格的耐震係數,行政中心是防救災指揮中樞,學校校舍則是災難發生時最適合用來短時間大量安置災民的場所,中央政府應將各縣市興建教室的工程繼續列為重點補助項目。
蔣萬安指出,自己上任後,台北市112到119年,平均每年編列40億預算推動校舍改建,115年開始再加進平均地權基金撥入17億,每年增加至57億;《財劃法》修法後,目前也還在盤整中央補助款減少的影響,若是統籌款跟中央補助款加總之後還有增加的經費,希望能更多用於校舍改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