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辯論|曾文生:核電除役不影響供電 白天備轉量未低於6%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中選會預定8月23日舉行「核三重啟」全國性公投,並於投票前舉辦5場電視發表會。今首場辯論會,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擔任反方代表出席。曾文生表示,核能電廠無論是延役或重啟,都必須經過嚴謹的工程檢驗與安全評估,光以概括性概念討論,無法完成真正的科學驗證,現在就公投,並不符合程序正義。而針對核能除役對供電的衝擊,曾文生坦言,核能佔比約6%,若突然抽離,對台電確實造成調度壓力,但台電將盡最大努力,善用手上所有可用機組,都已納入整體規劃,調度方式亦非固定,而是根據需求與檢修期靈活安排。

曾文生指出,此次公投主文提及「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看似條件設限,但「確認無安全疑慮」才是真正的核心關鍵。他強調,要以科學方式證明無風險,必須經過繁複的檢測程序,包括設備老化評估、延役期間內的風險分析,乃至於過往未曾發現的潛在問題,都需透過工程手段加以改善,並將所有結果透過公開透明機制向社會說明,主管機關審查後才能做出決定。
他表示,真正適合公投的時點,應是在上述程序都完成之後,再徵詢國人意志,而非先決定是否運轉再補做科學檢測。他認為,現階段進行公投,並不符合理性程序,也無助於能源政策的長遠穩定。
近年來備載容量率幾乎未低於6%
針對核能除役對供電的衝擊,曾文生坦言,核能佔比約6%,若突然抽離,對台電確實造成調度壓力,但台電將盡最大努力,善用手上所有可用機組。包括核能、燃煤與部分燃氣機組的除役,也都已納入整體規劃與考量,調度方式亦非固定,而是根據需求與檢修期靈活安排。
他進一步指出,近年台灣供電其實已有顯著改善,回顧2016至2017年間,核二、核三尚在運轉,備轉容量率卻有多達100天低於6%。反觀近3年,白天備轉容量幾乎未低於6%,夜間情況也僅有個位數天數不達標,顯示台灣整體供電穩定度已有提升。

近10年火力機組空汙已減少7成
對於外界質疑核能除役導致「火力全開」、空污加劇問題,曾文生也駁斥道,台電所有火力機組均受地方環保機關監管,根據官方數據,2016年至今火力機組空污排放已減少7成,若要討論空污影響,應以科學數據為本,不應基於刻板印象或情緒指控。
在區域電力調度方面,他表示,核三除役後,夜間曾出現「中電南送」現象,部分地區電力由北部供應南部,但這並非罕見狀況。台灣自過去40年來即常見「南電北送」,目前只是調度方向的短期變化,隨著高雄興達電廠一號機已上線、二號機測試中、三號機預計明年加入營運,未來夜間電力潮流將再度平衡,無需過度渲染。
曾文生也在最後強調,核能議題應以科學為依據,所有延役或重啟的決策都需經過嚴謹程序與工程驗證,而非透過簡化的政治程序或公投倉促決定。他呼籲社會各界,應在資訊完整、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再進一步討論是否重啟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