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病逝|不只是台灣骨髓移植教父 小說還被拍成《斯卡羅》!人生「3C願望」曝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眾多學生都在網路發聲悼念。陳耀昌身分多元,不只是台灣第一位骨髓移植醫師,還曾推動「法醫師法」、曾擔任國大代表,近年還成為歷史小說家,2016年出版的小說《傀儡花》被公視改編為電視劇《斯卡羅》,他的一生被學生們以「特別」來形容,「精彩萬分,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回憶和無法超越的典範,感謝老師您這麼愛台灣!」
陳耀昌不只是醫師
陳耀昌曾任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30多年,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的骨髓移植,是台灣骨髓移植的先驅,並奠立骨髓庫基礎,也曾協助越南成立骨髓移植中心。
他興趣廣泛,除了是台灣首位骨髓移植醫師、幹細胞專利發明人,還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催生「法醫師法」,支持黨外運動當過民進黨國大代表,和施明德組紅黨擔任黨主席。
熱愛台灣的文學家
陳耀昌的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入圍文化部「2012臺灣文學獎」,小說《傀儡花》則被公視改編為電視劇《斯卡羅》。之後還陸續出版《獅頭花》、《苦楝花Bangas》、《島之曦》等知名書籍。
2021年《斯卡羅》在公視播出時,他曾在臉書透露,當初寫台灣史小說,心中的夢想正是拍成日本大河劇,沒想到這本小說出乎意料得了「台灣文學奬小說經典獎」,更因此夢想成真拍成劇。
他表示,「小說化歷史」初衷是強調歷史,「傀儡」本是歷史名詞,並且加了「花」,明顯無岐視之意,但為了他一向強調的「族群和諧」,因此讓步接受改劇名,「因為我更希望看到顯現在螢幕上的台灣史實。」
陳志金:他是很特別的醫師
「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曾被老師教過。老師是一位很『特別』的血液科醫師,他沒有一般血液科醫師的『嚴肅』表情,總是笑笑著臉、親切的談笑風生。」陳志金回憶和陳耀昌的相處,認為老師以醫學和疾病的角度來看台灣史的演講,可以從這些疾病和基因看出關聯,非常有趣。
另有學生也發文表示,「永遠受人尊敬的陳耀昌醫師,台灣之光!台灣有您真的很幸福!」
陳耀昌自認「人生很幸運」
「我常常覺得,我很幸運。我經歷過有健保與無健保的年代。我經歷過有Intern 及沒有Intern 的年代。我經歷過當兵一年(我是最後一屆)及當兵二年的年代。」陳耀昌曾提到,他經歷過當年醫科畢業生3分之2在國外,也歷經了大部分了醫學系畢業生出國突降的年代。
然而最幸運的是,歷經了1970 年代台灣醫界還須要出國去美國學習最新的醫療技術,例如器官移植,而他幸運自己出國學習骨髓移植時,正是台灣開始培養physician scientists 研究型醫師,台大醫學院成立臨床醫學研究所那一年。他提到,「在我之後的台大醫院教員均是M.D,Ph. D. 雙博士,只有我,只是M.D.,沒有Ph.D 頭銜。而教育部認為M.D. 是醫學士,不是博士。」而後他又經歷了台灣以研究型論文記分升等的年代、台灣生醫產業化和2025年台灣大舉生醫產業化的期代。
人生「3C願望」
陳耀昌曾提到,自己的處世原則是「和解與共生」,所以不喜歡和人爭執、吵架、結派,自然也不喜歡戰爭,所以人生目標是3C。
他說,第一個C,是Cell(細胞),用細胞來救人濟世。「所以我年輕時做骨髓移植,臨老創立公司,希望用醫療外泌體來治療疾病。所以我虔信保生大帝。道佛並濟。」第二個C,是Cinema(劇),所以喜歡歷史劇,希望有生之年能把『島之曦』的日本時代台灣史由舞台劇變連續劇。第三個C是Country(國家),「我是台派,父系是東寧遺民,母系是台灣原住民。所以我要善用我的餘生繼續闡揚這個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