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沒轉診單去醫學中心 門診費擬漲至1200元!醫急喊:安全帶繫緊

出版時間:2025/10/29 08:51 (更新時間:2025/10/29 09:44)
生活
為落實醫療分級,衛福部展開計畫,第2波行動將是「最後手段」,將調漲部分負擔費。林林攝 zoomin
為落實醫療分級,衛福部展開計畫,第2波行動將是「最後手段」,將調漲部分負擔費。林林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落實分級醫療,小病別衝大醫院,崩壞醫療體系,健保署擬明年強化中心門診減量,並分兩波進行調整,若首波無法落實,第2波對策將祭出未經轉診輕症衝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恐漲至1200元。醫師吳欣岱力挺,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全面推動落實分級醫療

衛福部為了鼓勵民眾落實分級醫療,小病先到基層診所就醫,有需要再轉診至大醫院,避免所有人都湧向醫學中心看名醫,將透過短期和長期措施減少「代掛號」。

長期研議提高「未經轉診」就直接到醫學中心看診的部分負擔,衛福部長石崇良本月初指出,現行法規最高可收到50%,但目前實際僅約20%,而且未來可能將部分負擔的計算範圍從目前的「藥費」擴大至「檢查、檢驗費」,此調整會優先從醫學中心開始實施,透過價格機制引導民眾正確就醫,將醫學中心的醫療量能保留給急重症及複雜疾病的患者。

 

健保署全面推動落實分級醫療。林林攝 zoomin
健保署全面推動落實分級醫療。林林攝

醫學中心門診減量新策 第2波直接提高部分負擔

石崇良昨天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醫學中心門診減量新對策,將要求降低醫學中心輕症就醫比率,以6個月為期進行監測。若成效不彰,輕症人次占比仍偏高,將祭出第2波對策,民眾未經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就診者,部分負擔以醫療費用50%計收。

 

觀察期6個月 明年7月決定是否實施

中央社報導,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現行醫學中心門診量占比上限為55%,未來將進一步下調,觀察期為6個月,預計明年7月即可評估是否需進入第2階段調漲門診部分負擔。他並強調第2階段是「最後手段」。

健保署希望降低醫學中心輕症就醫比率。資料照 zoomin
健保署希望降低醫學中心輕症就醫比率。資料照

部分負擔 420元漲至1200元

現行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約新台幣420元。劉林義指出,若確定採取未經轉診直接前往醫學中心就診,門診部分負擔以醫療費用50%計收,目前醫學中心平均醫療費約2400元,民眾部分負擔可能達1200元

劉林義表示,若啟動第2階段措施,將加強向民眾宣導「輕症」定義,提醒大家小病別直接衝大醫院。相關配套措施也會一併研擬,例如明確界定輕症範圍、排除重大傷病與經濟弱勢族群,以保障弱勢病友的就醫權益,以及檢討門診部分負擔的上限或採定額收費方式,配套措施仍在研擬中。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政府力推輕症別衝大醫院,讓醫療資源妥善分配。林林攝 zoomin
政府力推輕症別衝大醫院,讓醫療資源妥善分配。林林攝

各界看法不一

醫師姜冠宇表態支持,「部長有肩膀願意這樣做,當然值得肯定。」醫師吳欣岱也在臉書發文表示「相當期待」,終於有機會落實分級醫療的部分負擔。她指出,這在別的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制度,但在台灣卻因為文化與習慣,一直被妥協至今,結果造成醫學中心門診裡,輕症和重症病人通通擠在一起排隊。

吳欣岱認為,轉診本來就是醫師根據專業來決定病人是否需要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或治療。醫師要在轉診單上寫清楚發現與理由,這就是專業的篩選。但如果病人未經轉診、只憑自己感覺就直上醫學中心,那麼,理所當然要付出更高的部分負擔。

不過許多網友擔心「去診所看診,看了3-4次都沒好,醫生也不會幫你開轉診單,只會叫你下次再回診,看到來小病也許就變大病 」、「我支持醫療分級,但我媽媽去診所看持續很久的腹痛,醫生照了一下剪了瘜肉,說你想太多。放輕鬆⋯後來受不了直接去長庚,胰臟癌末期。」也有人表示,很多時候不是民眾愛往醫學中心去,而是在基層診所、地區或區域醫院已經反反覆覆治療卻沒有效果,直接去醫學中心檢查,馬上找出問題改了藥,就改善了。

 

全台醫學中心名單一次看

全台共有23家醫學中心,其中台北最多為10間。

台北區(10家) 台大、馬偕、北榮、三總、新光、國泰、萬芳、亞東、台北慈濟、雙和
北區(2家) 新竹台大、林口長庚
中區(4家) 中榮、彰基、中國醫大附醫、中山醫大附醫
南區(2家) 成大、奇美
高屏區(4家) 高雄榮總、高雄長庚、高醫大附醫、高雄義大醫院
東區(1家) 花蓮慈濟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醫療分級 # 部分負擔 # 門診變貴 # 醫學中心 # 門診費 # 分級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