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訪台 鼓勵學生投入有興趣的物理研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今(7)日在台演講,演講中他介紹他研究的材料「石墨烯」,以及對材料科學發展的看法。另外,他鼓勵學生,若要投入物理學研究,要從有興趣的領域下手,為了真正喜歡的主題而努力,才能獲得成就。

「2025年諾科獎台北峰會」近日登場,邀請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一位圖靈獎得主訪台,舉辦公益演講與交流活動,今天由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發表演講。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的演講,主要分享他研究的材料「石墨烯」,石墨烯是具有導電、導熱、可拉伸等特性的材料,石墨烯有很多應用,像是覆合材料、電池等,但應用過程並不特別,就跟碳纖維等材質一樣,都從一些簡單、平凡的覆合材料開始進入應用領域。
他也提到,石墨烯可在電子領域發揮貢獻,像現在手機會用石墨烯進行散熱,因為石墨烯導熱性良好,導熱能力比銅多4到5倍。另外,把少量石墨烯加入混凝土,可以大幅提高強度,如此一來能減少混凝土的用量。

至於如何大量生產石墨烯,他介紹多種低成本、品質好的生產方式,首先是利用熱的催化反應,把含有碳的東西轉化為石墨烯,再者,也有利用在工廠的煙囪放置機器,利用熱量把甲烷轉化為石墨烯,藉此還能減少碳排放。
此外,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指出,把不同的2D材料加以堆疊,可創造出3D且過去不存在的材料,像是石墨烯經過堆疊、扭轉,就能變成超導體,也有機會變成鐵磁體,因此,當人們開始創建這些異質架構,會有很大的機會,去依照需求生產材料。
他強調,材料科學的下一步,在於功能性的智慧型材料概念,像是新加坡有99%的水資源來自海水淡化,過程中需要「膜」來過濾,此時就可以結合感測器,當感測器發現有有害物質時,就將「膜」當中的孔洞關閉,如此一來材料就變得智慧化。

演講進入提問階段時,有來自宜蘭的高中生提問,如果想從事物理研究,會建議從哪些領域開始,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回答,任何領域都可以做出令人興奮的物理學研究,並且可以因此獲得獎項,唯一的秘訣是要對這個領域感到有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只是因為別人告訴你這是一個有趣的領域而去做,那麼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他強調,需要的是真正喜歡一個特定的主題而努力,而不是因為有人說這是下一個突破性的領域,才去從事此領域的研究。
他也在回答另一個提問時直言,「我可以給你最好的建議,是不要聽任何建議」,因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道路,而非聽從任何建議。

另外,有觀眾提問,台灣科學家如何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回答,「如果你想著那個獎項,你永遠不會得到它」,他不知道為何台灣得研究人員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中研院世界有名的科研機構,有很多傑出科學家,不過,仍不應該考慮獲獎,而是考慮自我熱情、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