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安特羅川崎氏症風險分析軟體 貝可安明年上市

財經 產業脈動
2025/08/25 15:06
林巧雁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川崎氏症若未能在黃金治療期接受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約15%~25%的病童可能發展成冠狀動脈瘤或心血管後遺症。安特羅生物科技今日正式宣布,研發的「貝可安(PEKAN)」川崎氏症風險分析軟體,已於台灣兩大醫學中心完成臨床性能研究,具備穩定且高度準確的臨床鑑別能力,為 AI醫療器材在兒科領域的落地應用奠定重要基礎。

貝可安AI診斷川崎症準確性超過9成。左為郭和昌教授,右為黃瀛賢教授。安特羅生技提供 zoomin
貝可安AI診斷川崎症準確性超過9成。左為郭和昌教授,右為黃瀛賢教授。安特羅生技提供

台灣發生率全球第3

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 KD)是由日本小兒科醫師川崎富作於1961年提出報告,至今仍是亞洲兒童中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之一,在亞洲尤其盛行,台灣發生率僅次於日本與韓國,居全球第3。

據統計,亞洲每年約有30萬名兒童受到川崎氏症威脅,台灣每年有5~10萬名發燒病童進入醫療院所亦須川崎氏症鑑別診斷。

「貝可安」透過AI運算與常規血液檢驗數據的結合,能即時提供風險評估,協助臨床醫師在急診、兒科門診或缺乏專科醫師的偏遠地區,於第一時間進行更精準的臨床判斷,降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機率。

前瞻布局AI醫療器材

川崎氏症專家郭和昌教授指出,川崎氏症的臨床診斷一直是急診與兒科醫師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病程初期,症狀往往與其他兒童常見疾病高度重疊,容易造成誤判或延誤治療。

他強調:「若能在第一時間獲得AI系統提供的風險評估與輔助判讀,醫師在臨床決策上將更有把握,不僅能提升診斷的準確性,也能顯著降低病童因延遲治療而產生冠狀動脈瘤等嚴重後遺症的風險。

「貝可安」的臨床驗證成功,不僅是醫療科技上的創新,對臨床照護品質與兒童健康保障,都具有極大的價值,更代表安特羅在AI醫療器材市場的前瞻布局」。

將延伸應用至其他疾病

安特羅強調,未來將積極推動法規認證,已規劃依據《醫療器材法》第二類醫療器材規範申請TFDA註冊,目標2026年底前上市。同時將加速國際拓展,鎖定亞洲市場,並透過臨床合作與授權模式推動商業化。

除了川崎氏症外,也計畫將AI診斷技術延伸應用至其他兒科疾病與感染性疾病,逐步打造智慧醫療的多元產品線。

安特羅總經理張哲瑋表示:「『貝可安』不僅是一項單一疾病的AI輔助診斷工具,更是我們智慧醫療平台化的起點。透過數據驅動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的結合,將持續為臨床醫師、病童家庭及投資人帶來長期價值。用科技守護每一個微笑。」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川崎氏症 # 貝可安 # 安特羅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