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萊豬叩關試水溫?藍委轟賴政府狀況外 點名卓榮泰下台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我國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4月29日一批22.99公噸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為開放後首批進口含有萊劑的豬肉。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批評,明顯是在幫美國萊豬進口試水溫,賴清德政府卻還在狀況外,整個內閣失職又失能,不顧國人食安,只會搞政治鬥爭,只會進行大罷免,只想著大奪權、大撈錢,她更點名行政院長卓榮泰下台負責。

台灣為了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國際組織,時任總統蔡英文2020年8/28宣布開放含萊劑美豬,並於2021年元旦起正式開放,衛福部食藥署自2021年1/4起架設豬肉儀表板供應民眾查詢萊豬進口量,截至2025年4/28止,檢出萊劑數字皆掛零,但4/29一批22.99噸、來自澳大利亞的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萊劑0.001ppm,食藥署昨證實為澳洲進口冷凍豬腳2萬2,991公斤,雖低於食藥署訂定標準0.01ppm符合規定,但澳大利亞未訂有該類產品之標準。
看更多:首批進口萊豬輸台!澳洲23噸冷凍豬腳檢出萊劑 食藥署回應了

許宇甄批評,2020年要開放進口萊豬時,全國豬肉進口商出面開記者會,宣稱絕對不會進口萊豬,當時政府還出面背書說知道此事,但不便參與,言猶在耳,賴清德上任將滿一年之際,進口商們就棄守承諾,衛福部、農業部對此都不敢吭聲一句,進口商利用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測試人民的耐心,賴政府卻是緊閉雙眼當作沒看到,混吃等死,集體失能。
許宇甄提醒,養豬業是我國農產重大支柱之一,根據農業部2023年資料顯示,全年毛豬屠宰748.4萬頭,產值約851億新台幣,占畜牧總產值39.6%,而養豬產業鏈產值超過1500億元,相關從業人員約60萬人,養豬產業若無法擋住外國便宜萊豬的競爭而垮掉,台灣畜產業將遭受重創,嚴重的話會有60萬人的生計受到影響,賴政府對於豬肉進口商這種無賴行為不該等閒視之。
而我國正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許宇甄強調,賴清德說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這種未談先降的做法非常不妥,她絕對不允許豬肉進口標示產地取消,也不允許基改食品進校園,這是保障國人食安的底線,一步都不能退,為了避免國人買到含萊劑的豬肉,衛福部應要求散裝、包裝等販售豬肉加工品,除了要清楚標示產地,也應該標註是否使用含有萊劑的豬肉,保障國人知情權及食安。

國民黨團5日上午召開「萊豬開放、產業外移、台幣升值 政府一昧付出,換到了什麼?」記者會,立委葛如鈞、賴士葆、副書記長王育敏出席。
葛如鈞指出,近期新台幣升值,進口商買萊豬更便宜,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萊豬流入台灣市場,政府為增進各國貿易,可能將畜牧業的農產品進口台灣變成可交換的手牌,現在就怕政府都無條件吞下去。
賴士葆質疑,近期萊豬事件,行政院應解釋美豬不能標示原產地的原因,新台幣不斷升值,央行卻不敢動作,是因為美國馬上要公布匯率操縱國,若持續升值,工廠放無薪假、失業工人持續增加,政府卻還在搞大罷免,成立戰鬥內閣?
王育敏則表示,政府對萊豬叩關仍沒給交代,澳洲冷凍豬腳流到哪裡?未來要不要標示,食藥署應盡快說明,以前是說為台美經貿,但現在對其他國家也開門,政府對進口肉品把關鬆散,過去說逐批抽驗,卻只到2023年,現在採最低標準2%至10%抽驗,她呼籲,政府應承諾百分百逐批抽驗,尤其正值端午肉品需求大增,雖然有關稅談判壓力,但還是應該捍衛食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