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灣開放萊豬逾四年 首批檢出澳大利亞豬雜含萊劑

生活 消費
2025/05/04 10:36
問問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為了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國際組織,時任總統蔡英文2020年8/28宣布開放含萊劑美豬,並於2021年元旦起正式開放,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自2021年1/4起架設豬肉儀表板供應民眾查詢萊豬進口量,截至2025年4/28止,檢出萊劑數字皆掛零,但4/29一批22.99噸、來自澳大利亞的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檢出萊劑0.001ppm,雖低於食藥署訂定標準0.01ppm,但澳大利亞未訂有該類產品之標準。

豬豬示意圖。翻攝pexels zoomin
豬豬示意圖。翻攝pexels

瘦肉精是在畜牧業中的俗稱,為乙型受體素的一種,原本開發用於治療人類的氣喘,但效果不佳,因此停止臨床用藥開發未正式上市,但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等優點,因此做為動物肥育期飼料添加物,「萊克多巴胺」是瘦肉精中最常見的一種,而乙型受體素急性過量,理論上可能產生心跳加速、血管擴張、肌肉顫抖、焦慮及代謝異常等中毒症狀。

台灣2006年禁止含瘦肉精的肉品進口,國產肉品也不得使用,但台灣為了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國際組織,時任總統蔡英文2020年8/28宣布開放含萊劑美豬,衛福部9/4召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經討論評估,訂定豬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容許量,分別為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部位)為0.01ppm,2021年1/1正式開放進口,而至今台灣並未加入CPTPP等國際組織。

首批檢出澳大利亞豬其他可食部位含萊劑。翻攝食藥署豬肉儀表板 zoomin
首批檢出澳大利亞豬其他可食部位含萊劑。翻攝食藥署豬肉儀表板

消基會過去就曾多次質疑,進口美豬的下落,消基會2023年6月發布市售289件豬肉製品產地的調查,完全沒有發現美國豬肉,卻有8件法國豬肉,但明明美豬進口量高於法國,憂美豬被「洗產地」。

時隔1年,消基會2024年6、7月間再次展開調查,由志工於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場攤販、便利超商、超市、量販店及餐飲業共計600件含豬肉成分或豬其他可食部位的相關食品,調查結果顯示有6.5% (39件)商品或店家未依規定對豬肉產地進行標示,而1年前遍地尋找不到的美豬,在今年的調查裡,也僅找到2件,占本次調查的0.3%,且其中1件產品也不是在台灣生產製造,這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所公布的美國豬肉進口數量,有天壤之別。

國內外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表示該國目前未訂有該類產品之標準。翻攝衛福部開放美豬問答集 zoomin
國內外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表示該國目前未訂有該類產品之標準。翻攝衛福部開放美豬問答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每日攝取容許量(ADI)為每人每日每公斤1微克(1μg/kg b.w.),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為60微克,相當於要吃6公斤牛肉、豬肉(約36客6盎司牛排)或0.67公斤豬腎(約5付豬腎)或是1.5公斤的豬肝,才會超過每日的安全攝取量。

根據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指出,人體口服後6小時,約可排除72%的投與量。相關物質主要是經由尿液排泄。萊克多巴胺在動物血漿中的半衰期約6-7小時,在人類血漿的半衰期約4小時。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消費 # 衛福部 # 萊克多巴胺 # 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