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求美製車全面排除中國零組件 美台關稅談判傳最快月底敲定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正在要求其供應商,在美國製造汽車時不得使用中國製零組件。此舉再次凸顯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對全球汽車供應鏈造成的影響。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今年稍早便已決定讓美國製的特斯拉車款停用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零組件,逐步開始採用其他國家生產的零組件進行替代。
供應鏈多元化目標:一至兩年內替換所有中國製零組件
部分消息人士指出,特斯拉的目標是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將所有剩餘的中國製零組件全部替換成來自其他來源的供應。自COVID-19疫情導致中國貨物流動受阻以來,特斯拉便持續努力降低美國車輛對中國零組件的依賴,並鼓勵中國供應商前往墨西哥等其他國家設廠。
川普關稅加速策略 美中對立凸顯多元化急迫性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對中國輸美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後,特斯拉已加速推進這項排除中國零組件的策略。美中之間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對立,以及其對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影響,更加凸顯特斯拉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的急迫程度。此外,近期中國與荷蘭因安世半導體(Nexperia)產生的齟齬,也導致車用晶片供應受擾,引發特斯拉內部討論加速供應鏈多元化的必要性。
台美關稅談判加速 傳美方要求台灣投資承諾額度
與此同時,《知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加速與台灣和亞洲各國的對等關稅談判。據外媒消息,美方正要求台灣對美國的投資承諾,金額將「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和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也報導,即使台灣輸美產品遭徵收20%關稅等措施最終被推翻,台灣仍持續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據悉,一旦美國政府的預算問題停擺落幕,台灣方面目標在本月底前敲定協議。
台灣提出「台灣模式」 賴清德盼關稅降低、獲最惠國待遇
總統賴清德11日形容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缺臨門一腳」,目前暫行關稅為20%,台灣的目標是爭取稅率降低且不疊加,並希望在美國對半導體進口展開「232條款」調查方面,能夠取得最惠國待遇。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0月初訪美後曾說明,台灣已向美方提出有別於日韓模式的「台灣模式」,將以企業自主規畫,搭配政府金融信保,透過政府對政府的合作模式,共同開發產業聚落。此前7月曾傳出政府有意加碼投資美國3000億至4000億美元,以爭取最佳關稅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