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與美貿易談判仍在進行 但堅守「紅線」拒讓步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原本被外界看好最有可能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印度,如今卻遭到美國加徵50%的高額關稅。面對高壓,印度卻祭出絕不退讓姿態。在美國即將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的敏感時刻,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周六(8/23)表示,與華府的貿易談判仍在持續,但新德里方面需要堅守其底線,捍衛國家利益。究竟美印談判卡關的在哪裡?以下帶讀者瞭解美印貿易協議至今喬不攏原因。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印度外長蘇杰生周六在新德里的媒體活動上表示,美國與印度的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兩國關係並未破裂。他也強調,「我們在談判中設定一些紅線,必須維護和捍衛」,並特別提到印度農民和小型生產者的利益。
此次美國對印度商品徵收高達50%的額外關稅,是華府對主要貿易夥伴徵收的最高稅率之一。這項關稅分兩階段實施:
* 第一階段(已生效):美國於7月31日宣布對印度的對等關稅為25%,已於8月7日生效。
* 第二階段(即將生效):美國將於8月27日起,再對印度商品加徵 25%的關稅,使總關稅稅率達到50%。
美國祭出如此高額的懲罰性關稅,初步原因是為了平衡兩國超過 1900億美元(約5兆7725億元台幣)的雙邊貿易逆差,但更深層的導火線在於印度增加購買俄羅斯石油。
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原定於8月25日至29日訪問新德里,但該訪問已被臨時取消,打破印度希望降低或推遲加徵關稅的希望。
印美談判破裂2大原因
蘇杰生堅決表示:「我們有權根據『國家利益』做出決定。」這番話反映美印談判破裂的兩大核心原因:
1、農業和乳製品僵局:今年稍早,雙方貿易談判曾一度破裂,主因是印度不同意開放其龐大的農業和乳製品市場,這被新德里視為攸關國內農民生計的紅線。
2、俄羅斯石油採購爭議:蘇杰生質疑美國的雙重標準,他表示,美國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其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但對於其他向俄羅斯購買更多石油的主要買家,如中國大陸和歐盟,卻沒有實施同樣的懲罰措施。
他也表示,在美國公開宣布加徵關稅之前,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從未提及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他更反問,「如果爭論的焦點是石油,那麼還有其他大買家。如果爭論的焦點是誰與俄羅斯的貿易額更大,那麼就有更大的貿易額」。他提到歐洲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大於印度與俄羅斯的貿易額。
蘇杰生提到,「針對貿易問題徵收關稅是前所未有的做法」,並補充道,「我們從未見過哪位美國總統像現任總統這樣公開的推行外交政策」。

關稅衝擊:印度經濟與製造業地位受威脅
華府的強硬立場對印度經濟構成嚴重威脅。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警告,如果美國全面加徵關稅並持續下去,印度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將分別受到0.8個百分點的衝擊。
分析師指出,長期損害可能更大,因為高關稅恐會削弱印度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吸引力。
印度商界樂觀 有信心出口超越去年
儘管外界認為印度經濟將因美國高達 50% 的懲罰性關稅而受到威脅,印度工商部部長戈雅(Piyush Goyal)仍表示,印度商界維持高度樂觀情緒。
戈雅強調,印度企業已經備有其他應對策略來消化衝擊,並有信心今年的出口表現會超越去年。他同時指出,印度在外交上將採取策略性且實用性的作法,不會急於做出決定,顯示印度將沉著應對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