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辦慰靈祭 追思已逝非洲象美代、棕熊小喬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非洲象「美代」、棕熊「小喬」、白犀牛「犀敏」相繼因病離世,每年農曆7月期間,動物園皆循例舉辦「慰靈祭」,藉由民俗科儀緬懷離開的動物夥伴們,也為園區的動物與人們祈福。

每年農曆7月民俗中元節日期間,台北市立動物園皆會以「慰靈祭」追思往生動物,至今已有百年傳統,今邀請台北市木柵忠順廟,於園內舉行「動物慰靈祭暨中元普度法會」,追思離世的動物夥伴們。
非洲象「美代」在今年2月開始,照養與醫療團隊發現左前肢出現不正常步態,立即安排診斷並啟動保守性治療,持續投予關節保護藥物、觀察行為,到了6月,「美代」出現緊張及退縮反應等情緒與行為異常,同時伴隨體溫升高,醫療團隊增加投予抗生素並持續密集觀察。
動物園表示,治療過程中,「美代」突然坐下且無法再自行站立,顯示體力正急遽衰退中,在徵求國際大象專家意見及文獻綜合研判後,考量「美代」已無法恢復正常生理機能,持續治療恐怕只會加劇牠的痛苦,照養及醫療團隊今年6月決定放手,透過人道處置協助牠有尊嚴地離開。
而棕熊「小喬」於8月離世,因保育員觀察到出現喘促、懶散、沒精神與食慾下降等症狀,今年3月時乳腺腫瘤手術的位置也再次出現紅腫與脫毛,醫療團隊檢查後,確定「小喬」變得更加嚴重,左下腹紅腫處採樣初步判斷為惡性腫瘤細胞復發,經動物福祉評估小組討論後,決定以人道方式協助「小喬」安詳離開。

而44歲的雌性白犀牛「犀敏」曾是非洲區最資深的住民,2024年1月開始出現進食障礙及營養狀況變差、體重減輕等問題,體重從1750公斤下降少了300公斤。
「犀敏」更因為老化與吞嚥困難,在1月進行檢查發現牙齒磨損及口腔軟組織肥大,照養團隊調整食譜、投予營養劑及藥物,直到開始出現呼吸囉音、食慾減退、行動緩慢及器官逐漸衰竭情形,在2024年9月2日因呼吸器官衰竭離世。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這一年來深受民眾喜愛的動物朋友棕熊「小喬」、非洲象「美代」、白犀牛「犀敏」等動物離去,令人傷感,如何面對生命放下執念,讓逝去的生命經驗成為成長的養分,是動物園和大家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動物園「慰靈祭」的誕生,正是以生命教育作為大眾省思的起點,同時表達對動物陪伴情誼的追思、祈福與感謝。
近年來動物園因應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舉行著不同信仰的儀式提供心靈慰藉,祈求動物園的動物和人們平安順遂。台北市木柵忠順廟17日在園內作業區進行「動物慰靈祭暨中元普度法會」,以慎重莊嚴的心情舉辦普度法會,感謝曾經以各種形式來到園區帶給我們知識與歡樂的保育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