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罕病女童獲神眷!小二腦中風用光醫院備藥 復健1年重生

生活 醫藥
2025/04/19 18:19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安安因十個月大時從床上跌落顱內出血,意外確診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症,全家展開長期抗戰,媽媽寫了兩年的信給衛福部,爭取到濃縮製劑納入健保。然而最難熬的是兩年前,小二的安安突然腦中風,住院21天用光醫院備藥,一年多的復健努力重新學走路、拿湯匙吃飯,如今可以跑步、正常上學,讓一家人感恩被神眷顧。

安安(左2)因十個月大時從床上跌落顱內出血,意外確診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症。陳卓邦攝 zoomin
安安(左2)因十個月大時從床上跌落顱內出血,意外確診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症。陳卓邦攝

台大醫院血友病中心資料指出,第十三凝血因子是非常特殊的凝血因子,也是目前最晚被發現的凝血因子。當缺乏第十三因子,會造成凝血栓塊結構不穩固,容易被血流沖散而造成出血,而第十三因子缺乏症相當罕見,不過也有可能是它的功能無法反映在常規的凝血篩檢中,所以臨床醫師不容易發現。

林媽媽說,安安十個月大時從床上跌落撞到額頭腫一大包,沒瘀青卻好幾天沒好,就醫檢查竟是顱內出血,進一步確診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初期靠冷凍血漿治療,不僅有感染風險、更由於輸注不能太快,每次都得花上一整天慢慢施打,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報到非常辛苦。

林媽媽於是寫了兩年的信向衛福部極力爭取,終於在2018年迎來濃縮製劑藥證通過且納入健保給付。比起冷凍血漿,濃縮製劑不但安全,也省下了很多時間與體力。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及血友病協會呼籲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提升女性出血性疾病識別能力。陳卓邦攝 zoomin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及血友病協會呼籲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提升女性出血性疾病識別能力。陳卓邦攝

然而最難熬的時刻發生在2022年,安安小學二年級時,某天開始嘔吐,原以為只是腸胃不舒服,五天後早上,安安邊滑手機邊說:「我的手指頭不能動了」,林媽和林爸還以為是睡姿不良,那天安安一直昏睡幾乎沒吃東西,晚上八、九點再度嘔吐,這才趕緊出門就醫,結果安安連右腳都沒辦法動,穿不上鞋子。

送到急診直到隔天早上才確診是左額葉腦出血,傷到大腦運動區。安安在加護病房6天從未在爸媽面前掉淚,等到爸媽離開才躲在被窩裡哭,住院21天期間用光醫院所有的十三因子備藥。

出院後一年多的復健之路漫長又艱辛,安安努力學會再次走路,從一開始需要雙手扶著樓梯才能上樓,到重新學會拿湯匙吃飯,如今可以跑步,跟個正常孩子一樣上學。林媽媽說:「一路走來我們真的很幸運,像有神眷顧著我們,遇到這麼棒的醫療團隊和醫護人員,孩子平安長大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陳卓邦攝 zoomin
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陳卓邦攝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邱世欣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約有1200位登記血友病患,但實際人數可能更多,特別是女性病友與罕病類型常被低估。因為血友病只有重度和中度才需要治療,很多輕度患者直到長大拔牙齒血流不止,進一步檢查才確診。

然而月經、排卵疼痛、懷孕出血風險到產後大出血,均威脅女性血友病患的健康甚至生命,風險遠高於男性。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及血友病協會共同提出三大建議,1. 提升女性出血性疾病識別能力,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2. 推動基因檢測及早期診斷資源全納化,不讓症狀被延遲、被忽略。3. 擴大社會支持與家庭照護方案,讓病人及其照顧者有喘息與陪伴的空間。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腦中風 # 第十三凝血因子缺乏 # 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