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辯論|曾文生:把重啟核電講成是不花錢事 對台電同仁不公平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核三重啟公投將在本月23日舉行,中選會投票前舉辦5場發表會今開始,首場的正反兩方代表分別是清大教授葉宗洸與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

葉宗洸表示,台灣9成以上能源仰賴進口,需確保能源供給充足,在能源安全存量,燃煤煤炭36天、重點發展天然氣7到11天,但核能核燃料可達18個月到36個月,天然資源匱乏情況下,核能是安全存量較高的發電方式。
葉宗洸也提到,最近一次對岸軍演,直接把高雄第一接收站作為攻擊目標,像俄烏戰爭核電廠不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就是因為它所帶來的衝擊對全世界而言不只是交戰的國家,所以沒有一個國家會在戰爭時攻擊核電廠,這也是美國海軍前情報官提出,「我們至少要有一座核電廠」,他的理由就是這樣子來的。
如果維持一座核電廠,至少可以提供5%~6%的電力,所以即使海岸線被封鎖,天然氣進不來,還是可以利用核能發電來提供最基本電力需求,包含軍事指揮機構、政府行政單位、醫院的電力需求,都可以提供。這是非常具有重要性的作法,也是美方做的建議。
有人針對核三重啟的公投案提出疑慮,台灣地震多不適合核電廠興建,台灣核電廠使用超過40年,沒有一次因為地震造成嚴重事故,再來看全世界的核電廠,也沒有一座單純因為地震事故對核電機組造成任何致命性毀損,這些反核人士開始提,現在電廠耐震能力不夠會讓人民擔心,葉宗洸表示,以數據來看,核三廠的耐震能力是台北101大樓的兩倍多。
曾文生指啟動公投最重要是時機
曾文生表示,無論是核電廠重啟還是延役,都必須經過嚴謹的檢驗程序,僅以籠統概括性的概念討論,無法進行真正的科學驗證。他強調,關鍵在於主管機關如何透過合乎規範的流程,確認核電運轉的安全性,確保不存在任何殘留風險,這才是真正需要經由公投決定的核心問題。
曾文生進一步指出,是否啟動公投,最重要的是時機。他認為,應在完成科學性檢測、並向社會充分說明後,再徵詢民意,而非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做出決定。他也坦言,核電佔比雖僅約6%,其除役確實對台電帶來壓力,但目前仍在運轉的機組將善加運用,除役規劃也已納入整體調度安排,確保供電穩定。
此外,針對核電重啟的費用等問題,曾文生也反問葉宗洸說,「正方代表把核電重啟講成好像是一件不用花很多錢,同時非常容易的事,事實上,對台電是不公平的,在核電廠工作的第一線是我的同仁,也是你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