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財劃法再修版沒修錯誤公式 院版回溯分配345億盼地方政府支持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天公布院版「財劃法」草案,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藍營剛通過的財劃法再修版違憲,舉債破表無法執行,錯誤分母公式導致345億分不出去依然沒解決,院版幫忙回溯,希望各地方政府支持。院版統籌分配款加上一般補助款不低於民國114年,實施日期由行政院定之,最快民國116年實施。
院版22縣市同一公式
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說明,院版直轄市不會多拿2%,22縣市按同一公式計算,立足點相同。新版統籌款較舊版增加4165億,又明定一般補助款不減少,卻沒有併同事權考量,院版擴大統籌稅款8213億,較舊版增加3537億。
他指出,在野黨兩次修法不僅沒有解決公式錯誤、垂直(錢權)分配不合理)、水平(城鄉)分配不合理3大問題,反而又創造了5大問題更嚴重,迫使中央舉債超過上升,破產風險升高、沒有反映地方財政影響補助規模、城鄉差距更大、貧者更富、地方執行難檢驗,排擠其他建設資源。
台北101房屋稅抵過宜蘭縣全年
院版的水平分配指標更均衡、更細緻,比如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人口係數1.2倍。比如「台北市光是台北101的房屋稅就抵過宜蘭縣全年的房屋稅」,因工商發達城市稅收一定比農林牧用地多,院版也會兼顧均衡城鄉發展。
他說明院版財劃法有5大優點,一是中央挹注地方1兆2002元億再創新高,也比新版多出319億。原則各縣市統籌統籌稅款、一般補助款與計畫型補助3項財源合計不低於114年度水準。第二是擴大統籌稅款,錢權合理回歸地方,統籌稅款達8213億元,較114年大增3537億元,故一般補助款無需編列增裕財源,其中1088億元改回歸地方自辦事項。
先滿足地方基本運作
第三,普通統籌公式優先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100%。莊翠雲舉例,就像一個家庭先計算基本財政需要額,包含公務員人事辦公費、國民年金及農保等政府負擔社福支出、公共維護修建、各學校與公共場館基本維護、基層公衛保健醫療等福利、其他行政等6項。
地方政府維持運作所需支出先獲得滿足,一般補助款2501億元,其中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設算維持1421億元,其餘1080億納入基本財政需要額,以統籌稅款優先彌補。
第四為公式更公平,指標更均衡,沒有直轄市與縣市長年誰先分後分的問題,第五維持計畫型補助款整體規模,地方建設不中斷,扣除前5期到期,維持2368億元規模。
各縣市獲配都成長
垂直分配稅收來源與舊版不同如下,所得稅從10%提高至11%,貨物稅同舊版,但擔心未來綠色環保要求退稅不穩定因此不納入,新增菸酒稅。另外,營業稅舊版為扣除統一發票獎金3%後40%,院版改為扣除統一發票獎金3%後85%。
院版獲配財源成長率也較新版高,直轄市獲配數成長15.2%、縣市獲配成長27.4%。以桃園市為例,成長39%為六都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