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耕地放領重啟「估4445位農民受惠」 開放縣市彈性比照辦理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為照顧農民權益,政府重啟暫停17年之久的「國有耕地放領」政策,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清查,全國約有4445位農民可受惠,土地面積達2000公頃。地方政府所有的平地耕地、邊際養殖用地是否比照辦理?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尊重地方自治,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
行政院召開院會後記者會,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說明「耕地放領」政策背景,戰後政府為了扶植自耕農,從1948年開始推動三個階段的耕地放領,總共釋出15萬公頃的公有土地給農民,1999年發生921地震,其後遭受桃芝等幾個大風災侵擾,政府基於國土保育、復育考量,2008年開始停辦耕地放領。
林家正說,去年8月開始,行政院召集內政部、財政部和相關部會研議評估政策重啟,經過一年多來的討論,基於「依法行政」、「信賴保護」、「國土保育」等3個原則,評估後決定重啟「國有平地耕地」、「國有邊際養殖用地」兩類土地的放領。
農民申請條件為1976年9月24日以前跟政府訂租約,至今繼續承租,公地放領應符合《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國有邊際養殖用地放領實施辦法》;基於國土保育原則,國土保安、國家公園經營、環境保護所需土地,不提供民眾承領。
據國有財產署清查,符合前述條件的「國有平地耕地」,集中在14個縣市共8023筆土地,4197位農民;符合條件的「國有邊際養殖用地」落在7個縣市共279筆土地,248位農民。
林家正表示,總計全國有約2000公頃,4445位農民會因重啟耕地放領政策而受惠。地政司後續會會同財產署先清查租約,經內政部審議,再由地方政府協助現勘、分割,公告給民眾申請承領,民眾繳清價款之後,就會把國有土地的所有權移轉給民眾,現在是以宜蘭大南澳的台拓地先做示範。
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於記者會上轉述,院長卓榮泰請內政部、財政部做好協助農民申請的準備,並且與地方政府協助合作,積極完成各項工作,以回應農民的殷切期盼。至於地方所有的平地耕地、邊際養殖用地,是否比照辦理?卓說,基於尊重地方自治,得由地方政府本於權責來決定,請內政部及財政部給予輔導,讓此事處理有一套作業及標準,盡量照顧農民及養殖用地的漁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