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分析|SMR在台有望成未來能源選項? 德國核能專家這樣看

出版時間:2025/11/23 11:42
能源
芮內 文章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舉辦「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吳珍儀攝 zoomin
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舉辦「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吳珍儀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社團法人台灣人間魚詩社文創協會舉辦「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邀請德國核能科技協會理事長湯馬士.賽波特分享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國家安全中的角色。他指出,在地緣政治威脅與能源戰略重要性升高的趨勢下,SMR可能成為未來能源布局的重要一環,但仍需面對燃料供應與產能的現實限制。

能源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連

湯馬士.賽波特表示,能源問題已不僅關乎經濟,更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以德國與烏克蘭的經驗為例,外部威脅使能源供應成為戰略核心,台灣同樣面臨類似挑戰。他強調,面對地緣風險,提升能源多元性、推動能源轉型,是強化國家韌性的必要方向。

SMR可量產降低成本 盼解決核能大型化成本問題

談及SMR技術,賽波特指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並非全新概念,軍用領域早已使用核能推進系統多年,例如核動力潛艦與航空用途等。

他說明,SMR之所以受到全球關注,關鍵在於其具備「可工廠化量產」的特性,類似汽車或飛機的製造方式,若全球僅有少數設計能量產數百套,將能大幅降低成本並提升品質一致性。這能有助於克服傳統大型核電廠經常「超支、超期」的問題。

目前全球約有超過300種SMR設計概念,從簡化版輕水反應爐到更先進的高溫反應爐都有,但實際能投入商規量產者僅占少數。

應用彈性更高 可滿足非1GW等級的電力需求

賽波特指出,SMR具備高度彈性,可供部分地區在無法建置大型核電廠時選擇更「小型、模組化」的替代方案。例如250MW級的小型機組,可應用於偏遠地區、工業園區或特殊需求場域,提供目前能源系統中不存在的解方。

他並提到,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微型反應爐」,小到類似洗碗機般的尺寸,用於特定領域。

儘管SMR發展前景受到期待,但賽波特提醒,目前全球核燃料供應能力有限,尤其是部分先進設計需要特殊燃料,其製造能量仍不足。「燃料是當前最大的限制之一,製造能力現況並不好。」他強調,這將影響SMR在短期內全面商轉的可能性。

SMR不是夢想 未來有望成為能源韌性的一環

賽波特認為,雖然SMR仍面臨技術、供應鏈與政策挑戰,但已有大量團隊投入研發,並逐步朝量產化邁進。他對SMR的發展「相當期待」,認為它可能成為未來能源組合中的關鍵技術,尤其在強化國家安全與能源韌性方面具有潛力。

論壇主辦單位表示,台灣在過去核能公投與能源議題上曾出現社會分歧,面對外部威脅加劇,更需要透過公開、理性、平和的討論方式尋求共識,而非陷入內部混亂。

不同能源立場的人都能坐在一起對話,是台灣面對國家安全與能源轉型的必要步驟,盼透過交流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能源未來。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S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