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非火車頭掀論戰!央行理事:害年輕人不婚不生 房價飆漲不利國家永續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央銀行理監事會後直指房地產業對經濟的貢獻不如製造業,暗指其並非經濟火車頭,此舉迅速在網路上發酵,並引發業界人士抨擊,掀起房地產是否為「經濟火車頭」論戰。對此,央行理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直言,房地產產業雖有其重要性,但「沒那麼重要」,且房價飆高,對GDP的貢獻卻相對有限,反而排擠到年輕人生活資源,大家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這不是好的方向,國家要永續成長,應更注重實體投資、提高附加價值,而不只是追求金融價值。
近年來房價快速飆漲引發民怨
中央社報導,過往常聽聞「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主要是基於產業關聯角度,認為營建工程業產值規模大,且「向後關聯係數」高,具有帶動相關產業的效果。然而,近年來房價快速飆漲引發民怨,前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也曾多次撰文示警,房市興盛可能對實質經濟帶來負面作用。
央行從兩數據否定房地產主力地位 業界與學者持不同觀點
央行專欄以1.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以及2.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低兩大因素為由,否定房地產產業是驅動經濟成長主力的看法。支持房地產是火車頭的一方,認為其帶動效果強、受僱者廣泛,政府不應過度打壓;反對方則認為,產業結構已轉變,且房價過高明顯排擠民眾消費支出,房市興盛的負面效果遠大於正面。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判斷火車頭產業可從多面向思考,包括對經濟成長貢獻、受僱員工人數及產業關聯效果等。若從主計總處民國110年產業關聯表來看,營建工程業每生產1單位,可帶動2.08單位的中間投入,確實相當突出,高於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1.48單位。不過,主計總處官員認為,電子零組件業附加價值高,因此中間投入率和對其他產業的帶動效果相對不突出。

製造業對GDP貢獻驚人 AI相關產業成經濟成長主力
儘管營建工程業的產業關聯效果強,但就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而言,製造業已將其他產業狠甩在後。主計總處官員直言,近幾年電子資通訊產業在台灣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帶動出口和資本成長。
以113年經濟成長率4.84%來看,製造業貢獻高達2.68個百分點,而營建工程業僅貢獻0.07個百分點。今年第2季,受AI需求旺盛帶動,經濟成長率飆上8.01%,製造業貢獻了6.08個百分點,其中又以AI相關業別最為亮眼。主計總處官員總結,「火車頭產業」是一個概念,從不同角度來看,可能有不同的火車頭,肩負不同的經濟意義。
央行理事張建一:國家永續成長應注重實體投資而非金融價值
中央銀行理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主力產業,但對一個國家而言,所有產業都很重要。他認同央行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並非否定房地產業,而是認為國家資源應運用在公共建設、高附加價值、可提升生活品質的生產性事業。
張建一認為,若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不只會排擠其他產業,還會淪為紙上金錢遊戲。他舉例,房價飆漲只是房屋持有者金融資產的增加,並不代表國家財富成長。張建一強調,國家追求的是永續成長,房價飆高反而排擠到年輕人的生活資源,造成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小孩,這不是好的方向。他主張,營建工程的重心應放在建設、都更,而非蓋更多高價住宅,加劇年輕人生活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