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巴氏量表請看護恐衝擊重症家庭 傷友嘆:真的不是要跟你們搶資源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下月起80歲以上長者、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族群,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用外籍看護,初估增聘的外籍看護人數約10萬。社福總盟等8大民團今(28日)疾呼,將導致重症家庭聘不到外籍看護,連機構恐怕也面臨衝擊,傷友感嘆憂心上路後的狀況,無奈表示「我們真的不是要跟你們搶資源」;勞動部與衛福部明天將共同召開記者會,並公布6大配套措施,包含綠色通道讓重症優先分流審查等。

去年底通過今年初公布的就服法第46條修正案,將於8月1日起上路,增列第四項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被看護者凡年齡滿80歲以上,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得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
勞動部預估符合申請資格者暴增至53萬人,增聘的外籍看護人數約10萬,已占現聘外看21萬人的一半以上,憂心弱勢家庭未來在競爭外看人力和價格上面臨困境。

家總呼籲回到失能需求 避免外看選擇個案時「避重就輕」
社福總盟等8大民團今在立院召開「80歲免評上路,20萬外籍看護家庭搶工危機浮現」記者會,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就業服務法修法之亂,主要是新增了53萬沒有失能、失智的長輩,屬於潛在的市場競爭者;在政策層面也有年齡歧視的問題,覺得這群人照顧自己的能力一定有減損,呼籲該回到失能需求來取代年齡歧視,避免看護選擇案家時「避重就輕」,讓重症家庭必逼得要加薪留人,進入搶工的年代。
陳景寧表示,去醫療專業機構用巴氏量表評估,是民眾的痛點,政策上應該改善的不是全面放寬,而是廢除去醫院評巴氏量表,全面改以長照失能評估(CMS),讓評估服務輸送到家,也可以將心智功能、家庭照顧能力全面納入綜合考量,政府也可以更加全面掌握失能人口的需求程度分布。

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組長黃仁祥本身是頸髓脊髓損傷傷友,他的工作會需要到醫院訪視,發現很多傷友聘不到看護,自己本身很幸運,有一位配合9年的外籍看護,但對方去年住院開刀,沒有照顧者的他只能使用喘息服務,但卻只能配和照服員的時間,如果今天沒有外籍照顧者,連下床都無法,「很擔心政策上路後,重症傷友怎麼辦,我們真的不是要跟你們搶資源。」
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直言,「沒有經過討論協商提出就通過,是在欺負全國人民的條文」。她的大兒子在幼兒時期腦傷變成極重症多重障礙,自己家裡就有進用外籍看護,同時也會使用身障臨時托育服務和長照交通車;修法後80歲的自己突然符合可進用外籍移工的需求者,雖然修法內容讀起來應該是還是失能才需要被看護,但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然而立法不夠周延,變成以年紀做標準。

立委林月琴批:「這不是改善制度,而是惡法」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新法一旦實施,將新增10萬名可聘僱外籍看護工的高齡者,這些多半是健康、好照顧的對象,勢必成為移工首選,反而讓真正需要照顧的失智或重度障礙家庭更難請到人,甚至從移工來源國就已被排除,「這不是改善制度,而是惡法」,呼籲政府應暫緩實施;若硬要上路,則應建立移工聘僱分級制度,並廢除巴氏量表採用長照需求評估,方便移工家庭銜接長照服務。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理事長陳惠玲點出,很多自閉症個案本身身體功能沒有問題,導致聘不到外籍移工,但情緒障礙等狀態,發作起來可能會出現撞牆、自傷等行為,同樣有照顧需求,望能能納入心智功能評估;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也點出類似問題,很多失智症患者體力好,需要安全看護,但現在的就業市場,已成為外籍移工選擇雇主,失智家庭本身沒有選擇,呼籲別讓這群人的需求被排擠。

勞動部、衛福部明天將公布配套
針對民團的訴求,勞動部表示,民團的憂慮與勞動部在修法前的提醒與擔憂一致,因此勞動部作為行政部門也非常重視修法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因此勞動部與衛福部召開多次跨部會會議議共同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就是希望將衝擊減低。
勞動部表示,預計明(29日)與衛福部共同召開記者會並公布六大配套措施,結合各項資源,降低重症家庭所受嚴重衝擊,包括重症家庭優先評估的綠色通道、長照照管中心人力增加等;衛福部表示,在申請期間空窗期,民眾將可以使用長照服務,重症者可透過綠色通道,讓重度和極重度家庭優先分流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