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陷窮忙! 勞團要主管機關「硬起來」:調最低工資、裁罰違規大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斜槓青年已不是為了拓展興趣的自我實現,更多的是為了補足低薪造成的經濟壓力」。面對青年世代的窮忙困境,勞工團體要求,今年最低工資審議必須穩定調漲,主管機關也應「硬起來」,加強勞檢並對違法大戶加重裁罰,同時也反駁工商團體「調薪導致通膨」的論調,指出數據顯示兩者並無直接關聯。

最新勞動檢查年報統計 延長工時工資事項最多
7月是青年打工與職場新鮮人的就業旺季,但因勞動教育與意識並未普及,許多職場新鮮人與資方發生勞資糾紛,雇主也經常出現違反勞基法或最低工資法。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說,依據2023年最新勞動檢查年報,當年度全國合計實施3萬8169場次勞檢,其中查獲違法廠家為8173家,由於部分廠商違反多項法令,導致違法項數總計達1萬1442項。
楊書瑋指出,當中違反第24條延長工時工資事項者2558項(占21.86%)為最多,其次是違反第30條正常工作時間事項1337項(占11.43%)、違反第32條延長工作時間事項者1334項(占11.40%),以及第22條未依規定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者1236項(占10.56%),光是違反工時及工資條款就超過半數。
最低工資導致通膨、失業率增? 勞團:沒太大關聯
《最低工資法》好不容易上路,明定最低工資的意義,就是要讓勞工及其家庭,可以得到合理、有尊嚴的勞動條件及薪資待遇。楊書瑋直言,每年穩定調漲最低工資,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調整機制上路後的落實情況同樣值得關注,雖然勞動檢查年報的違規狀況,不乏未依法給付加班費或違反加班時間,同時也看到雇主的違法情節不止一項,「常常都是多項的違法」,造成低薪、過勞的雙重剝削。
楊書瑋進一步表示,許多工商團體認為,最低工資的調整會影響到整體的通貨膨脹,或造成失業率上升等;根據官方數據,發現基本工資月薪跟時薪,近年都有穩定的調幅,但並非資方認為、造成通貨膨脹的元兇。
楊書瑋說,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動指出,通貨膨脹和薪資調整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失業率部分,這幾年反而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況,同樣和調整最低工資沒有太大關聯。另外,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其實不錯,去年的核心CPI漲幅甚至創下歷年新低,也就是說,最低工資的調漲並非造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的元兇,反而有可能促進台灣內需產業、提升消費力。

大學青年代表張品昕表示,近年最低工資和最低時薪雖連年調漲,但每年的物價、房價上漲速度飛快,即使調薪也跟不上上漲速度,對於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已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看不見未來,「身為即將大學畢業的大四學生,我已經對未來成為低薪勞工感到焦慮」。
張品昕說,為了賺取更多薪水來維持生活品質,很多朋友下班後會接著做兼職工作,斜槓青年已不是為了拓展興趣的自我實現,更多的是為了補足低薪造成的經濟壓力;也有許多人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住家裡節省房租,如果家鄉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就必須放棄原有的志向,且與家人同住所要付出的情緒勞動,也可能使青年們身心俱疲。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祕書長張祐嘉指出,根據勞動部4月的統計,2024年初任人員中逾九成具備大學學歷、兩成是研究所畢業,雖有亮眼的學歷,但踏入職場的平均起薪卻只有3.4萬,更有近兩成青年,是以基本工資作為第一份工作的開始。
張祐嘉直言,基本工資連年調升值得鼓勵,但對於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而言,起薪長期被壓低,不同產業的升遷管道不透明、勞動權益的意識薄弱等,很容易導致成為月光族、難以累積資產,甚至規劃未來,曾有青年告訴她,與其做全職不如多打幾份工,賺的錢還比較多。
張祐嘉點出,歷年青少年初次尋職會遇到幾大困難,包含經歷和技能不足,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的工作,也影響雇主給予工作,呼籲《勞動教育促進法》應上路,因為這並非代表青年不夠努力,而是缺乏制度跟教育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