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月男嬰染咳到住ICU! 一家三口全中鏢:媽媽、姊姊也確診百日咳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增1起百日咳家庭群聚事件,指標個案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疾管署表示,個案8月中旬開始有咳嗽症狀,後陸續出現食慾下降、尿量減少、呼吸急促等情形至醫院就醫並收住加護病房,目前住院第3周;個案的媽媽和姊姊都曾有咳嗽症狀,本月初檢驗陽性確診。 2025/09/09 16:02 生活 醫藥
高雄登革熱嚴峻!鼓山群聚新增8例 三民區也爆家庭群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高雄市鼓山區本土登革熱群聚擴大,疾病管制署今(9/2)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6例為高雄市鼓山區群聚案;另2例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為一起家庭群聚事件,因2名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及鼓山區活動史,感染源尚待釐清。今年截至9/1累計12例本土登革熱均居住高雄市,研判疫情仍嚴峻。 2025/09/02 15:48 生活 醫藥
全台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高雄一家三口+鄰居確診症狀曝 4人住院隔離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25)日下午公布,鼓山區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家庭、社區群聚疫情,累積共4例,其中3例為家庭群聚。衛生局說,50多歲的男子前天出現頭疼等症狀,昨天到醫院急診,確診登革熱後,經擴大採檢64人,發現妻子及同住的成年姪子及1名鄰居也確診,目前4人都住院隔離治療中。高市衛生局防疫團隊今日特別召開前進指揮會議,加強高風險場域防治。 2025/08/25 19:18 生活
百日咳個案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11-18歲青少年最多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國內百日咳累計35例均為本土病例,為10年同期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其中1起延伸校園群聚,個案年齡層以11-18歲青少年佔比最高,共13例,其次為6個月以下嬰兒,共8例。 2025/07/01 14:28 生活 醫藥
新冠疫情升溫!台中醫院開「特別門診」籲3招防疫 這時間恐迎新一波高峰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新冠肺炎持續升溫,衛福部立臺中醫院本周起開設「新冠特別門診」,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一成以上,就醫的狀況也從過去個人感染轉為家庭中兩人以上群聚感染,根據疾管署預估,6月底、7月初將進入疫情高峰期,醫師呼籲民眾,疫情流行期間須落實要打疫苗、要勤洗手、要戴口罩的「防疫三要」,確保自己與家人健康。 2025/06/06 13:12 生活 醫藥
本土百日咳創6年新高!出生8天女嬰確診 日本疫情嚴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百日咳本土病例創六年同期新高,國內今(2025)年累計14例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皆為本土病例,疾病管制署表示,主要是受到日本、南韓和中國影響,尤其日本兵庫縣、新潟縣及東京都疫情嚴峻。上週國內新增3例分別為北部、南部各1例2個月大男嬰及東部出生8天的女嬰,近年百日咳疫情以3個月以下嬰兒感染比例最高。 2025/05/06 18:59 生活 醫藥
屈公病疫情創18年新高!多來自印尼 關節痛到身體彎曲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國內屈公病確定病例創18年同期新高,疾病管制署表示,2025年截至目前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為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同期新高,感染地以印尼為多,與登革熱最大差異是會出現長期關節痛,「痛得將身體彎起來」,可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 2025/04/22 16:12 生活 醫藥
日本越南流行麻疹、百日咳 帶娃出遊及早打預防針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最新資料,台灣人1月出國人數達161萬,其中赴日本58.6萬人次最多,前往越南則有11.49萬人次,目前兩國流行流感、麻疹、百日咳,根據疾管署統計,目前台灣境外移入、本土麻疹病例數及百日咳疫情創6年同期新高,疾管署呼籲帶娃前往麻疹流行區,出發前2至4週可至衛生所或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MMR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也建議接種百日咳疫苗。 2025/04/20 17:46 生活 醫藥
百日咳創6年新高!高雄增1家庭群聚 日本暴增逾3500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我國上週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高雄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均為3月20日確診之2個月大女嬰同住家人,本群聚目前匡列接觸者99人,預計監測至4月22日。疾管署提醒,日本今年以來病例數快速上升,累計報告超過3,500例,為2018年以來最高,赴日旅遊務必先帶孩子接種百日咳疫苗。 2025/04/01 14:37 生活 醫藥
北部校園爆百日咳群聚!2人確診 監測30接觸者至1/7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部校園爆2例百日咳群聚感染,疾病管制署今(12/19)日公布,指標個案為12歲男童,於11月30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食慾及活動力下降,12月9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12月12日確診,同校密切接觸者16人,1人有咳嗽症狀,採檢後確診。 2024/12/19 11:1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