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解方!中研院首創植物「雙固碳系統」 光合作用吸碳提升5成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固碳」效果,是吸收地表多數碳排放的主要管道。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研究團隊,成功透過基因轉殖,人工設計出一套新的固碳系統,並植入植物當中,讓植物變成有「雙固碳」系統,藉此可讓固碳效果提升50%到60%,連植物的生長情況、油脂產出也提升,有助糧食安全、能源使用,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2025/09/16 11:49 生活 文教
中研院「院區開放」結合兒童科普日 逾300場科普活動10/19登場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今年首度在「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將「兒童科普日」與「院區開放日」合併,於10/19舉辦,屆時將有超過300場多元科普體驗,涵蓋數理、人文社會與AI等領域,南部院區也將於11/8舉行「南部院區開放日」。部分活動需要事先登記抽籤,北部院區登記時間自9/15起,南部院區則自10/15開始。 2025/09/12 15:53 生活 文教
中研院長廖俊智促進台法交流 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獲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位勳章」,表彰他在促進台法學術交流、深化國際科研合作,以及推動全球科學發展的傑出貢獻。廖俊智說,法國長久以來崇尚自由精神,期許台灣學術界能以此為典範,保有關懷社會、超然於政治的研究環境。 2025/09/03 18:05 生活 文教
中研院、海大簽淨零減碳MOU 藻類碳封存、海洋能發電戰略曝光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24日與台灣海洋大學簽署「淨零減碳科研應用合作備忘錄」(MOU),將以海洋科學研究為基礎,擴大投入藻類碳封存、海洋能發電等技術研究,中研院看好雙方合作,有望為台灣迎來未來能源轉型的多元解方。 2025/07/24 14:03 能源
中研院推「人事雙箭」方案搶人才 祭新加坡級待遇聘研究人員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學術界人才議題備受關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30)日表示,中研院將推「人事雙箭」方案,包含以比照新加坡學者的待遇聘任優秀研究人員,但聘期最長僅10年,另也將祭出「二次長聘」制度,讓60歲到63歲資深研究人員,在提出研究規劃後,可獲直到70歲的聘期,避免65歲以後的聘期過短,影響研究規劃。 2025/06/30 14:48 生活 文教
中研院首屆「中研學術大會」登場 16場演講盼促跨領域合作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今(30)日起一連4天,舉辦首屆「中研學術大會」,由院內學者針對不同領域主題,進行專題演講。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學術大會是希望提供院內交流機會,也盼促進跨領域合作,預計每2年辦理一次中研學術大會。 2025/06/30 10:47 生活 文教
下場打球!中研院長廖俊智勉畢業生:AI無法取代韌性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不能只看別人打球,要下場打球」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日受邀擔任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嘉賓,他以此勉勵畢業生勇敢下場,做改變世界的主角,AI仍有其侷限性,就是不會明知不可而為之,人類應發揮「反脆弱」優勢,勇於挑戰未知,克服逆境,發揮韌性。 2025/05/26 15:51 生活 文教
中研院11.6億元預算解凍 「貴重儀器使用率」仍要提書面報告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21)日處理中研院預算解凍案,總計6案、總金額11.6億元的解凍案,今天全數解凍,但其中一案有關貴重儀器使用率,立委要求中研院再提出書面報告。 2025/05/21 15:13 生活 文教
曾開發「甲烷變甲醇」技術 中研院士陳長謙89歲逝世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國際知名化學家、中研院院士陳長謙昨(5)日逝世,享壽89歲。他曾擔任中研院化學所所長、學術副院長,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陳長謙是奠定中研院學術行政制度的關鍵人物,中研院也提到,他學術成就卓越,畢生奉獻於科學研究與教育,為台灣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5/05/06 19:29 生活 文教
關稅談判|中研院經濟專家:美在意掃除貿易障礙 政府勿太快亮底牌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重擊經濟局勢,但也髮夾彎暫緩90天。對此,區域經濟專家、中研院副院長彭信坤今(10)日表示,川普關稅政策瞬息萬變,去年中研院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3.1%勢必下修,但下修幅度待觀察,他也強調,我國關稅很低,談判重點在於進口配額等「非關稅貿易障礙」,建議政府勿太快亮出底牌,並準備好因應方案。 2025/04/10 12:37 生活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