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研院領銜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開發糖尿病、癌症風險預測指標

中研院領銜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開發糖尿病、癌症風險預測指標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領銜「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與33家醫院合作,招募超過50萬名研究參與者,打造全球最大的漢人基因與臨床資料庫,並藉此開發出涵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等多項疾病的風險預測指標,台灣團隊也在頂尖期刊《Nature》發表2篇重要論文。
日英美3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廖俊智分享老同事研究 在乾沙漠的空氣中取水出來

日英美3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廖俊智分享老同事研究 在乾沙漠的空氣中取水出來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頒給了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Susumu Kitagawa)、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理查德・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奧馬爾・M・亞吉(Omar M. Yaghi)三位學者,表彰他們在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發展上的開創性貢獻,專家比喻,MOF就是孔洞有秩序的海綿,在沙漠集水、二氧化碳捕獲、氫氣儲存,甚至藥物載體等領域有強大潛力,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分享,UCLA多年同事奧馬爾・M・亞基,曾經與學生做過MOF材料,可以在很乾的沙漠裡,從空氣中取水出來,所以人可以不用帶水到沙漠去,從非常乾的空氣中取出很純凈的水。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任中研院顧問 助攻5位元量子電腦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任中研院顧問 助攻5位元量子電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頒發給美國3名學者表彰他們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和能量量子化,除了開發量子電腦,現今還廣泛應用在3C產品記憶體、磁振造影(MRI)檢查。得主之一John Martinis更接受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邀請擔任顧問,每周視訊會議,協助中研院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
暖化解方!中研院首創植物「雙固碳系統」 光合作用吸碳提升5成

暖化解方!中研院首創植物「雙固碳系統」 光合作用吸碳提升5成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固碳」效果,是吸收地表多數碳排放的主要管道。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研究團隊,成功透過基因轉殖,人工設計出一套新的固碳系統,並植入植物當中,讓植物變成有「雙固碳」系統,藉此可讓固碳效果提升50%到60%,連植物的生長情況、油脂產出也提升,有助糧食安全、能源使用,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中研院「院區開放」結合兒童科普日 逾300場科普活動10/19登場

中研院「院區開放」結合兒童科普日 逾300場科普活動10/19登場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今年首度在「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將「兒童科普日」與「院區開放日」合併,於10/19舉辦,屆時將有超過300場多元科普體驗,涵蓋數理、人文社會與AI等領域,南部院區也將於11/8舉行「南部院區開放日」。部分活動需要事先登記抽籤,北部院區登記時間自9/15起,南部院區則自10/15開始。
中研院推「人事雙箭」方案搶人才 祭新加坡級待遇聘研究人員

中研院推「人事雙箭」方案搶人才 祭新加坡級待遇聘研究人員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年學術界人才議題備受關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30)日表示,中研院將推「人事雙箭」方案,包含以比照新加坡學者的待遇聘任優秀研究人員,但聘期最長僅10年,另也將祭出「二次長聘」制度,讓60歲到63歲資深研究人員,在提出研究規劃後,可獲直到70歲的聘期,避免65歲以後的聘期過短,影響研究規劃。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