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反風力發電連署竟變成罷免 陳瑩氣炸:小人行為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罷免連署如火如荼進行中,遭提罷免的民進黨原民立委陳瑩今質詢披露,有不肖人士把反「東成風力發電」連署書跟罷免連署書做惡意連結,誘騙原住民簽署,簡直是小人行為,她將採取法律行動。備詢的環境部長彭啟明也斥非常惡劣,環境部最近亦遇到類似事情,將併案檢舉平台跟特定集團造謠政府。 2025/04/28 17:19 政治 黨政要聞
涂權吉二階過關!朱立倫曝內參民調喊「看到鬼」 再替宜蘭3聲押黨工喊冤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檢調偵辦大罷免連署「偽造文書案」,昨天直搗國民黨宜蘭黨部,經過複訊後,縣黨部前書記長俞凌傑、總幹事陳堅豐與黨部主任李姿慧共3人遭聲請羈押禁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痛斥,民進黨毫無底線,這次民主悲哀。另外他今到桃園楊梅站台藍委涂權吉,也透露4月份內參民調,稱支持比不支持罷免涂權吉者太多,結果涂卻最早通過二階段連署,讓大家相當詫異,這就是民進黨惡意操作。 2025/04/25 10:09 政治 黨政要聞
42.3萬台客到訪馬來西亞!60歲以上銀髮族佔比高 拚50萬客2大優勢稱霸東南亞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2024年前往馬來西亞的全球旅客突破3700萬人,今年目標吸引4500萬名國際客到訪,為迎接「2026馬來西亞旅遊年」,馬來西亞觀光局台北辦事處在4/22至25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辦推介會,由觀光局副主席拿督楊順興帶領38間當地旅遊業者來台,與近30位台灣業者交流,楊順興表示,2024年台灣赴馬來西亞訪客人數已超過42萬3117人次,比2023年成長35.9%,成績亮眼,使馬來西亞成為台灣旅客第10大熱門旅遊目的地,但不滿足這數字,仍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希望2025整年吸引50萬台灣旅客,推介會是推動在台市場提升能見度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多元文化、語言優勢在東南亞馬來西亞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 2025/04/22 11:20 生活 旅遊
美印太部司令警告台海開戰「50萬人恐絕望死」 顧立雄:共同嚇阻陸方冒進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10日警告,若台海爆發衝突,封鎖台灣、中國的航道將嚴重衝擊全球貿易,恐造成50萬人絕望而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表示,台海和平穩定是台灣、美國的共同核心利益,並指,若有共同的核心利益,也願意以嚇阻方法共同面對,我們就會並肩而行,共同達成目標。 2025/04/15 18:04 政治 黨政要聞
中華電打造台灣首顆專屬衛星!與美國Astranis簽署合作協議 年底升空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中華電信今宣布與美國Astranis衛星公司策略合作,引進其第三代 MicroGEO 衛星,具備快速部署、高效能與高可靠性,更能強化台灣上空的衛星通信容量,該合作衛星預計今年底發射,最快明年即能提供整顆衛星頻寬專屬給台灣使用。 2025/04/15 17:45 財經 產業脈動
直飛大分|體驗袴和服、餵食海豚、千株櫻花海 景點、門票一次看 【記者陳怡文/日本九州大分報導】台灣人愛衝日本,為滿足民眾深入探訪,台灣虎航積極佈點二、三線城市,4/2開航桃園-大分航線,是飛日第21個航點,繼福岡、佐賀、宮崎之後,第4個直飛日本九州地區的新航點,《知新聞》整理大分縣境內景點一次看。 2025/04/13 12:00 生活 旅遊
大阪世博13日即將登場 你知道為什麼要辦在人工島上嗎?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周日(4/13)即將在大阪的夢洲人工島上,揭開長達半年展期序幕,你可曾好奇為什麼大阪世博要辦在人工島? 2025/04/10 21:28 國際 熱搜話題
莊瑞雄批風電案漏洞百出 喊話業者別想在台東強推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灣唯一離岸風電本土開發商「台亞風能」計畫在台東沿海設置最多58部發電風機,引發當地民眾疑慮,責任區在台東的民進黨立委莊瑞雄今示警,該發電計畫恐帶給台東3大負面影響,既尚未取得地方共識,更未依法完成程序,呼籲民間業者別想貿然強推。 2025/04/09 14:40 政治 黨政要聞
川普新關稅完整名單一覽 185國最低課10%、最高50%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周三(4/2)宣布對全球185個國家開徵以10%為基本的關稅,其中針對個別國家實施不同的「善意」對等關稅,是美國數十年來實施的最全面的關稅方案。 2025/04/04 20:16 國際 寰宇要聞
台積電首創國內海岸造林碳匯 減碳額度逾千公噸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為減緩沿海地區的海岸侵蝕與飛砂揚塵狀況,台積電(2330)攜手台中市政府大安區南莊海堤旁進行造林,覆蓋面積約2.834公頃,共種植4萬4850株海岸樹種。2024年2月向環境部申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採用環境部認可的「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減量方法學並由第三方查驗機構確證;2025年1月通過環境部審查,成為國內首例成功以海岸造林進行碳匯註冊的案例,預計未來30年內可取得約101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碳權,深化綠色影響力。 2025/03/31 18:05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