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〡鴻海攜手東元一魚多吃 先攻資料中心建置一條龍、再攻電動車產業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7月29日傍晚,全球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及電機大廠東元(1504)不約而同宣布隔天將暫停交易,引發市場關注,雙方是剛好巧合,還是有甚麼計畫?市場也紛紛預期,雙方可能會在電動車有何計畫。30日答案揭曉,雙方董事會決議,將發行新股進行交換,成為策略聯盟夥伴,結合2家公司在機電與資通訊的優勢,朝向AI資料中心建置標準化與模組化的發展,攜手開拓全球廣大的AIDC商機,未來也將持續探索在鴻海聚焦的3+3+3領域擴大合作的可能性。

情投意合、水到渠成合攻資料中心建置商機
法人表示,無庸置疑,鴻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伺服器代工廠,可以完成整機伺服器機櫃出貨,不過對於資料中心的最後一哩路版圖,鴻海最多也僅止於交貨機櫃給客戶,其他像是資料中心的土建、電力規畫、管線建置等,鴻海並未有所布局。
而成立在1956年的東元,以機電系統曁自動化、智慧能源、空調曁智慧生活三大事業群建構創能、儲能、節能的綠能生態系,跨足ESCO低碳永續解決方案、電動載具動力系統、離岸風電、儲能系統工程、資料中心工程等新事業。
換言之,鴻海具有強大的伺服器組裝能力,東元則是有工程及機電方面優勢,雙方的策略合作,讓鴻海可以完成向下延伸的產業垂直整合,東元則是可以透過鴻海這個出海口,取得更多接觸客戶的機會,可說是互蒙其惠,也難怪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對於雙方的合作,以「情投意合、水到渠成」來形容,藉由整合雙方資源並透過雙方在各自產業鏈之合作,擴大在智慧AI資料中心等事業之市場布局,進而提升雙方的營運表現,創造股東價值。
東元機電工程可加速資料中心建置
巫俊毅也指出,怎麼樣可以去加速資料中心的建置,也會有助於擴大機櫃的市場 跟它的時效性,有別於傳統的資料中心的建設,基本上是必須要建築一定的建築物,基礎設施再來安裝相關的機櫃、冷卻動力系統,我們希望未來藉由鴻海資通訊的能力,尤其在AI伺服器機櫃的能力,搭配東元的機電工程能力,可以做成一個模組化的設計,這樣大部分的整合工程,可以在前端這邊就獲得完成,那在客戶那邊,他們基本上就可以做比較簡單的,像是建物基礎設施的設計,就有助於加快整個資料中心的建築,這是雙方合作的動力來源,也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契機。
電動車產業短期陷入低迷、長期仍看好
而除了資料中心建置的一條龍布局外,之前外界多預期的是電動車布局。法人也指出,相較於AI資料中心現在的火熱程度,電動車產業的狀況確實是相對低迷,但電動車仍是鴻海看好的三大未來產業。
鴻海自2019年11月正式對外宣示佈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其中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領域;三大核心技術則是「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這三大關鍵技術領域,將做為公司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鴻海再提「3+3+3」力拼電動車成為第三個成長引擎
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主題演講中,宣布鴻海在既有戰略基礎上,推出全新的「3+3+3」倡議,加入「三個智慧平台」—智慧製造、智慧電動汽車、智慧城市,並以AI工廠為核心驅動力。
劉揚偉指出,資通訊(ICT)及AI伺服器業務已成為集團第一、第二成長引擎,隨著「3+3」布局策略步入收穫期,鴻海集團目前已打造9款電動車原型,透過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商業模式在全球拓展合作,希望成為全球前三大CDMS廠商,使電動車業務成為集團第三個成長引擎。
法人指出,電動車除了電池外,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就是馬達,東元的馬達剛好就能補上鴻海所需要的,鴻海這次跟東元的策略合作,先從資料中心著手,再來電動車也跟上,剛好讓鴻海預期的前三大成長引擎都能添加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