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拘留的300多名南韓人搭乘包機返國 家屬激動落淚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本月4日在美國喬治亞州尚未完工的現代汽車電動車電池工廠,因簽證不符遭持槍移民官員拘押的330名韓籍人員,今天(9/12)下午搭乘包機返抵仁川國際機場,包括南韓總統李在明的秘書室長姜勳植等官員,和相關企業高層都親自前往接機。 2025/09/12 18:31 國際 寰宇要聞
美商長曝與台灣將達成重要協議!20%關稅有望調降 經貿辦回應了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台灣與美國何時完成關稅總結會議,以及20%暫時性稅率是否能再調降,備受外界關注。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四(9/11)透露,「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同時,他也表示,尚未與南韓簽署已達成的協議。有關台美雙方關稅談判進度,我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周五(9/12)表示,台美雙方的關稅談判持續推進,雙方皆肯認有一定進展,尚待美方安排總結性會商。 2025/09/12 11:46 國際 寰宇要聞
螞蟻集團展示首款人形機器人「R1」 能分揀藥物和炒菜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中國螞蟻集團旗下靈波科技研發的首款人形機器人「R1」,周四(9/11)首次在上海亮相,正式加入中國企業與美國在前沿技術商業化領域競爭的行列。這款機器人可以充當導遊,以及在藥局分類藥品、提供醫療諮詢或執行基本的廚房任務。 2025/09/11 15:15 國際 熱搜話題
美突襲韓廠讓川普急留人 LG怕再被找碴!撤離美各地韓籍員工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執行非法移民行動突襲韓廠事件餘波盪漾,南韓總統李在明周四(9/11)指稱,此事讓在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感到不安。路透社披露,涉事LG新能源正緊急撤走美國各地工廠的韓籍員工,以防再有類似情況上演。上周遭拘押的300名韓籍員工今搭包機返國,現又傳出先前被延遲出境,全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想挽留他們繼續訓練美方人員,但這批人員因被拘一事深受打擊,決定先行返國。 2025/09/11 13:12 國際 熱搜話題
台亞集團展現功率半導體技術實力 攻電動車、伺服器電源、通訊設備等領域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台亞半導體(2340)攜手集團公司和亞智慧(7825)、積亞半導體(7787)及冠亞半導體一同參展SEMICON Taiwan 2025,從晶圓製造、功率元件應用、電源管理到智慧製造,提供一站式服務平台,全面展現近期營運成果與技術突破。 2025/09/11 13:12 財經 產業脈動
南韓派包機接回遭美突襲拘留工人 留後路!「自願」離境非驅逐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根據南韓外交消息周三(9/10)透露,日前在喬治亞州現代汽車合資電池廠遭美國執行人員突襲逮捕的員工,將乘坐包機返韓。國籍航空大韓航空(Korean Air)已飛往美國接人。南韓官員近日一直在與美國談判,力爭讓這些人「自願離境」,而非被驅逐出境,否則可能長達10年內無法返回美國。 2025/09/10 16:10 國際 熱搜話題
電動車暴衝車商不認!前監委夫:不讓它再傷人 怒捐車做研究、架T霸「警世」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前監委錢林慧君今年4月駕駛VOLVO電動車發生車禍,夫婿、台聯前秘書長錢橙山堅稱未誤踩油門,懷疑是車輛暴衝,但車廠不認,他2個月後索性將車捐給南台科大「學術研究」,8月初在事故現場附近架起T霸廣告「警世」,引發外界熱烈討論。 2025/09/09 15:26 社會
石黑浩開講4|中國機器人成本低帶來挑戰 籲台美日專注本國技術互補合作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出席SEMICON Taiwan論壇會後表示,此次來台除了解台灣機器人應用需求,也尋求技術合作機會。他也提到中國人形機器人硬體成本低廉,對美日形成挑戰,台灣亦應重視此趨勢,中國投入資金充沛,硬體製造優勢明顯,未來或靠技術結合中國製造擴大市場。石黑浩呼籲面對中國低成本硬體應正面看待,並建議台、美、日在難以擺脫中國供應鏈之下,宜專注本國技術優勢互補合作。 2025/09/09 14:56 財經 財經人物
新加坡綠色融資逾154億 推動東南亞及南亞能源轉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日完成綠色投資夥伴基金首輪總值達5億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的融資,將支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電動車基礎設施、永續交通、水資源、廢料管理以及其他對東南亞和南亞能源轉型重要領域。 2025/09/09 14:15 國際 東協萬象
馬斯克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史上最大商機 未來1人至少擁3台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戰略重心正快速從電動車轉向人工智慧(AI)與人形機器人。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預言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是史上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表示全球對這類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數千億台。他甚至大膽預測,如果Optimus實現大規模量產,每年可望為特斯拉創造30兆美元(約916兆元台幣)的收入。 2025/09/09 10:55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