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觀點|特斯拉處於十字路口 股東應會支持馬斯克1兆美元薪酬方案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特斯拉上周公布財報,雖然營收恢復成長,電動車的銷量創下新高,但股價卻一度走弱,且最近執行長馬斯克的1兆美元天價薪籌方案將由股東來表決,他放話說如果沒有通過可能會走人,一旦馬斯克真的離開對特斯拉恐帶來重大的傷害。
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表示,特斯拉第3季營收成長12%,終結過去幾季的下滑,之前公布第3季電動車交付量也創歷史新高,但特斯拉銷量創新高主因是,美國聯邦政府之前針對每輛電動車提供7500元稅收減免補助在9月底到期,消費者搶在政策結束前去購買電動車,需求提早釋放,短暫推升特斯拉在第3季出貨量,反過來說,第4季的銷售可能就不容樂觀。
在北美以外,特斯拉在歐洲銷售疲軟,一部分原因是歐洲的消費者對馬斯克今年來一系列的政治言論跟行為反感,還有一些來自歐洲跟中國車廠的競爭,且特斯拉在中國第3季銷售也下滑,雖然特斯拉營收成長,每股淨利卻下滑逾30%,獲利下降原因包括電動車價格降低,還有營業費用大增50%,包括對AI其他研發費用的支出,且特斯拉高層最近未提供具體的展望,也不像以往會承諾未來交車數量目標,因此業績公布後股價相對走弱。
特斯拉AI獲利前景不如其他科技巨頭
陳彥甫說,馬斯克在法說會上並未提到太多電動車業務,更多是重申對未來的宏大願景,包括xAI、即將建立第一條人形機器人產線等,雖說特斯拉電動車及成長明顯的能源事業帶來不錯的現金流,但為了轉型加碼未來而持續燒錢投入高額研發,也讓特斯拉目前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是關稅影響電動車利潤,因有部分零組件要從國外進口,除了電動車銷售疲軟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是它的AI人形機器人還有自動價駛能否帶來長期回報。
未來幾年要看特斯拉是否能夠在不犧牲財務穩健的前提之下,陸續將這些高額研發的投入轉化成可見的營收,這會決定這家電動車龍頭是否能夠轉型成為跨交通、能源、AI跟智慧機器人的科技平台。不過舉AI為例,特斯拉在這方面的商業模式跟獲利前景,還不如其他科技巨頭,像Google、Meta、微軟等來得清晰。
至於馬斯克1兆美元的天價薪酬方案如果獲得股東批准,將是馬斯克的巨大勝利,這個方案核心是大額的激勵性股票選擇權,如果達成一系列目標,包括特斯拉市值達8.5兆美元、累積交付2000萬輛電動車、1000萬份FSD(全自動輔助駕駛)活躍訂閱數,還有100萬台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馬斯克在特斯拉最高持股將從13%上升到近29%,以目前股價來看,這些績效獎勵價值會達1兆美元。
特斯拉未來成長依賴機器人及AI
陳彥甫說,因為馬斯克在特斯拉深人發展AI、人形機器人及自動駕駛等領域時,他有更多的投票權,確保在公司的影響力,這也是他一直呼籲的,因為他希望持股比例能夠超過25%,在法說會上,馬斯克跟其他高層都站出來呼籲股東支持該方案,特斯拉董事會也警告說,如果股東拒絕這項方案,馬斯克可能會減少他對公司的參與程度,甚至是完全退出。
目前有一些第三方諮詢機構建議股東投反對票,因為這個薪酬方案規模太過巨大、是史無前例的,也缺乏制衡或是防範措施,外界一直質疑馬斯克在特斯拉的掌控力太大,且特斯拉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上的獨立性不足,都是傾向於支持馬斯克而不是提出公開甚至反對他的立場,新計劃背後的原因是希望馬斯克將精力集中在特斯拉,未來幾年持續領導特斯拉推動機器人、AI等領域的成長,畢竟特斯拉的電動車銷售只佔公司前景一小部分,其餘都會來自機器人、AI跟軟體等業務。
2018年時,特斯拉也曾開給馬斯克一份當時看起來相當慷慨的薪酬方案,包括一系列市值跟營運成績等條件,後來居然陸續達標,這次雖有部分機構投資人反對,但是很多散戶的股東應該不會否決,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馬斯克才能帶領特斯拉實現上述那些長期成長的願景。
【編按】全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股匯債市牽一髮動全身,追蹤專家觀點掌握投資情報。《知新聞》每周推出《投資長觀點》專欄,邀請全球金融投資有10多年經驗的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HK)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獨家專業精闢分析,讓讀者深入了解經濟情勢,掌握投資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