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氣候分兩段!熱帶擾動影響變天 南部、東側明顯降雨增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今(9/13)明兩天,太平洋高壓將逐漸增強,全台各地天氣晴朗,白天氣溫偏高,民眾須留意防曬與防中暑,且下周氣候型態分兩段,明周日至下周二酷熱再升溫,接著下周三(9/17)起後半段,將有熱帶擾動通過呂宋島,會為台灣帶來水氣,南部及東半部帶來明顯降雨。 2025/09/13 09:27 生活 知天氣
全台高溫警戒!7縣市亮燈飆破37度 午後慎防短延時豪雨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今(17)日針對全台多個縣市發布高溫資訊,提醒民眾嚴防酷熱天氣。據氣象署資料顯示,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台南市以及台中市等7個縣市亮起高溫橘、黃色燈號,中午前後都有飆到37度高溫的機率,提醒民眾在中午前後外出時,務必注意防曬並多加補充水分,以防中暑及熱傷害。另外,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南海及台灣東南方海面有2個熱帶擾動發展緩慢,對台無直接影響;明日起至20日水氣增多。 2025/08/17 09:29 生活 知天氣
周末晴朗酷熱!雲林以南午後雷陣雨 2熱帶擾動醞釀中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氣象署表示,今天各地天氣多為晴朗穩定,午後雲林以南地區、部分山區有局部雷陣雨;高溫炎熱,西半部普遍可達攝氏34至35度,桃竹地區及南部近山區注意36度左右高溫。氣象專家吳德榮說,今明晴朗酷熱;未來2、3天南海有熱帶擾動醞釀,台灣東南方也有熱帶擾動醞釀,預估對台無影響,須持續觀察。 2025/08/16 09:09 生活 知天氣
真的好熱!台北高溫亮橙色燈號 啟動熱浪預警機制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炎炎夏日來臨!各地氣溫逐漸攀升,中央氣象署今(30)日顯示,台北市高溫資訊為橙色燈號,北市府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啟動熱浪預警機制,通報10個局處動員執行各項高溫應變措施,包含環保局執行高溫道路灑水工作、公園處進行綠地植栽澆灌、勞動局勞檢戶外工作者等。 2025/06/30 14:46 生活
暖心片|7旬翁中暑路倒還逞強!熱心民眾接力撐傘幫遮陽 警貼心送他回家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76歲曾姓男子日前理髮後步行返家,卻不敵艷陽曝曬,導致中暑不支倒地,幸經熱心民眾即時發現,接力協助報案,並撐傘為他擋住烈陽,經救護人員到場處置,發現曾男體溫高達38.7度,當警員欲協助載他返家,曾男卻顧及面子以「鄰居看到會笑死」婉拒,最後在警員暖心勸說下,曾男終於放下堅持,搭上警車順利返家休息。 2025/06/12 11:22 社會 暖流
今母親節雨神搗亂!劇烈天氣一圖看清 明轉晴這兩天高溫35度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天是母親節,碰上雨神搗亂!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則指出:「此波梅雨鋒面,今日風雨最大!」氣象專家吳德榮今日(5/11)表示,受到鋒面影響,今天全台各地天氣不穩定,容易出現局部陣雨或雷雨,民眾務必留意「劇烈天氣」的發生,如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等。尤其山區更應嚴防因大量降雨可能造成的坍方、落石及土石流。而明起晴暖,13、14日白天晴熱高溫達35度。 2025/05/11 09:51 生活 知天氣
別亂試早C晚A!她兩頰泛紅脫屑 長期吃A酸留意血脂、肝功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近年來興起「早C晚A」保養法,意指早上擦維他命C衍生物的保養品,晚上擦維他命A衍生物(A醛、A酯、A醇),肌膚吸收後會轉化成A酸。不過皮膚科醫師強調,「早C晚A」並非人人適合,不少人嘗試後兩頰泛紅甚至脫屑,代表肌膚受損。另外,長期口服A酸保養皮膚當心血脂和肝功能數值上升,務必定期抽血監測。 2025/04/02 16:13 生活 醫藥
「將軍吼」嗨翻台南!13組藝人六日接力開唱 絢麗煙火秀將登場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經典夏日音樂盛會「將軍吼」,今年邁入第13年,將於本週六日分別以「台饒有港覺」、「將軍BAND³」為主題,邀請玖壹壹、楊乃文等13組知名藝人接力演出,不只氣氛嗨翻,還能觀賞絕美夕陽、絢麗煙火,預計吸引大批人潮,市府呼籲注意管制措施,建議搭大眾運輸工具前來。 2024/07/17 18:06 生活 地方大小事 旅遊
新北市估飆38°C!午後雷雨區擴大 熱帶低壓成形「颱風一個接一個」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天氣續熱,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5日)午後雷陣雨範圍擴大,新北市高溫亮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C極端高溫的機率。南海熱帶性低氣壓已成形,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氣象專家林得恩說,本週至少會有1至2個熱帶擾動形成,「颱風一個接一個!」 2024/07/15 06:18 生活 知天氣
夏天引爆4類皮膚病!監獄、軍營好發疥瘡 愈熱愈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夏天皮膚病大爆發,除了潮濕悶熱容易濕疹性和黴菌性皮膚炎,另外在監獄、看守所和軍營等人群密集的場所,更要小心疥瘡傳染,會在手指間、腳趾縫、腋下、肚皮長出疹子,常被誤認為過敏,遇到熱環境加劇癢度,得靠殺疥蟲藥才能改善。 2024/07/12 20:0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