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光復滿月2|光復街頭靜悄悄 他喊到嗓子啞只為提醒志工一件事

光復滿月2|光復街頭靜悄悄 他喊到嗓子啞只為提醒志工一件事

【記者賴昀岫、林林/花蓮報導】災後滿月走在光復街頭,沒有前幾週的熱鬧氛圍,小鎮似乎回到了日常,但藍色鐵捲門上的水痕,仍像一道大自然留下的傷疤。 談起這一個月陸續前來的志工,當地居民詹前洲印象最深的是「志工太多了」。他回憶,曾有人在小山貓後面差點被撞到、怪手迴轉時也差點把人打飛。他理解大家都想幫忙,但人員安全與作業順暢同樣重要——那陣子他喊到嗓子都啞了,還反被司機罵,只能無奈提醒想盡一份力的志工們:「注意安全,遠離大型機具。」
馬太鞍洪災滿月!失蹤者家屬控「資料未公開」害命 內政部急澄清

馬太鞍洪災滿月!失蹤者家屬控「資料未公開」害命 內政部急澄清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花蓮光復洪災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聯,157人受傷,迄今仍有5名失聯者未尋獲,其中包括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高銘盛。高的妻子在災後滿月時受訪質疑,專業團隊完成沖刷力道與影響範圍的內部模型,但資料沒有公開,造成佛祖街老百姓不知自己即將被推入鬼門關。內政部對此澄清,9月21日的會議內容均對外發布,並無不公開撤離資訊的情況。
光復滿月1|保安寺董事長紅了眼眶 讚季連成「阿莎力」一句話讓他安心

光復滿月1|保安寺董事長紅了眼眶 讚季連成「阿莎力」一句話讓他安心

【記者賴昀岫、林林/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釀災滿月,當地信仰中心「保安寺」董事長藍洋向《知新聞》娓娓道來這段經歷,一度紅了眼眶,因為在光復土生土長的他,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原本翠綠的稻田,如今被大片的灰色泥沙淹沒;廟裡的藏書也毀於洪荒。 在災後第3天,藍洋終於能進到廟裡。那天,他爬上3樓向菩薩哭訴,祈求佛祖庇佑光復鄉盡快恢復生機,並感謝各界超人的熱心協助;他也難忘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的協助,對方曾豪爽告訴他,「你把廟顧好,其他工作我們軍人來做就好」,盛讚對方很「阿莎力」。
災區重建下周轉型!9大功能組進駐花蓮 季連成:偷水溝蓋最重處無期徒刑

災區重建下周轉型!9大功能組進駐花蓮 季連成:偷水溝蓋最重處無期徒刑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20日)指出,災後重建挑戰,下周將轉型為第二階段的「重建復原」,設九大功能組展開短中長期工作。另近日發現水溝蓋板「遺失」情況,季連成說,經查若屬偷竊,依《災防法》最高可處無期徒刑。
災區明啟動撤離演練!季連成急募「500張床墊、耐久食品」 增高堰塞湖堤防

災區明啟動撤離演練!季連成急募「500張床墊、耐久食品」 增高堰塞湖堤防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災後首癖面臨風災考驗!因應準颱風「風神」將在周末生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18日)花蓮縣光復鄉下午進行大規模的全村撤離演練,也緊急向大眾募集物資,列出清單為500張床墊、罐頭、泡麵、調理包等耐久食品,還有折疊小桌椅與急救包等,因應3天2夜的收容需求。
風神颱恐襲台!季連成:三階撤離已定「將挨家挨戶宣導」 18日起禁志工入災區

風神颱恐襲台!季連成:三階撤離已定「將挨家挨戶宣導」 18日起禁志工入災區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風神颱風週末恐生成,預估帶給台灣北、東部大量雨勢,中央災變中心光復前進協調所昨轉型為「風神颱風緊急應變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三階段撤離方案已定,此次撤離執行採高度戒備,中央、地方與軍、警、消將組成「督考小組」,挨家挨戶宣導撤離。為保持明確撤離規範,18日起將禁止志工進入災區。
社工靜靜陪家屬坐了一整夜!安撫6歲童夢靨 百人馳援災區醫療站將撤離

社工靜靜陪家屬坐了一整夜!安撫6歲童夢靨 百人馳援災區醫療站將撤離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9月23日重創光復鄉,衛福部隔天進駐災區急設醫療站,目前完成階段性任務,後續由地方醫療院所繼續提供災民醫療服務。「我們能做的不多,卻能讓悲傷有個出口。」有社工師說,曾陪家屬在靈前坐了整整一夜,不說話,只是緊盯著照片,只在家屬開口時,遞上紙巾與溫柔的回應。
推翻花縣府撤離計畫!光復災區村長心聲季連成聽到了 防颱拍板「混合式撤離」

推翻花縣府撤離計畫!光復災區村長心聲季連成聽到了 防颱拍板「混合式撤離」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風神」颱風預計本周末生成,花蓮縣府原規劃強制撤離8600名堰塞湖保全戶,今天下午中央召開防颱會議,會中多數村長認為強制撤離量能有限,盼增加垂直撤離選項,總協調官季連成決議採納村長意見開放垂直撤離,實際須撤離1000多人。
直擊|光復23天重生!前後對比照曝慘狀 「終於看得到柏油路了」

直擊|光復23天重生!前後對比照曝慘狀 「終於看得到柏油路了」

【記者許皓婷、林林/花蓮報導】強颱樺加沙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潰壩,巨量泥水灌入光復鄉,居民家園重創,街道滿目瘡痍,經過連日的清淤復原,如今邁入災後第23天,《知新聞》直擊洪災後對比,雖部分街區仍有淤泥堆積,但住宅和交通幹道已恢復,光復鄉的重生之路仍持續前進,國軍、搜救隊、上萬名「鏟子超人」都功不可沒。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