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4縣市多處發布一級淹水警戒 台南市7區最多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受到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連日豪雨,中央氣象署今天表示,上午雨勢最明顯的是雲林以南,特別台南跟高屏山區降雨最顯著,氣象署提醒,今天苗栗以南、台東都有大雨或豪雨,明(3)日中南部依然有豪大雨。 2025/08/02 13:47 生活 知天氣
美光台中廠工安意外!外包廠商遭電擊 雙手燒傷倒地送醫急救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全球半導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中科后里廠今天(29日)發生工安意外,一名36歲外包廠商員工,疑似觸摸機台電線遭電擊後倒地,雙手各2到3處電燒傷,傷者意識清楚、送醫搶救,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治療。 2025/07/29 13:1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有片|嘉義新港豬舍慘淹!上百頭豬險滅頂 「努力抬頭求生」畫面曝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受低壓帶與西南風影響,嘉南地區連夜降下豪大雨,嘉義縣多處傳出淹水災情,縣府緊急成立二級災害應變中心進行部署;消防局上午已處理12起民眾脫困與撤離案件。新港鄉一處豬舍也受大水波及,上百頭豬隻全泡在水中,每頭被關在籠內「努力抬頭求生」,也成水災受災戶。 2025/07/28 17:22 社會 地方大小事
丹娜絲風災受損光電板「12.5萬片未清」 彭啟明下通牒:最高罰300萬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肆虐台南,帶來史上最嚴重的停電災情,據環境部統計,風災造成南部太陽光電場損壞的光電板約14.5萬片,目前還有約12.5萬片未清完。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下令,8月1日前須全部清完,逾期將祭最高300萬元重罰。 2025/07/24 21:09 生活
鼻酸片|台電員工遭電擊拔管器捐!父淚曝放手決定 哽咽:爸爸永遠以你為榮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台電人員不眠不休連夜搶修,36歲員工李元瀚卻於15日傍晚遭電擊命危,送醫搶救6日,家屬忍痛放棄急救,沉痛決定拔管器捐,遺愛人間。柳營奇美醫院今上午召開記者會,李爸爸悲痛表示,這段時間痛徹心扉,不忍心再看著孩子延長痛苦,只希望他平靜走完這一段路,保有最後的光榮和尊嚴,化小愛為大愛,遺愛人間。李爸爸並哽咽向兒子喊話,「爸爸愛你,爸爸永遠以你為榮」,令人鼻酸。 2025/07/22 17:50 社會
李元瀚因公殉職 台電悼念:永遠懷念搶修夥伴付出與大愛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電嘉義區處同仁李元瀚於7月15日參與丹娜絲颱風停電搶修任務時發生感電意外,雖經持續搶救,家屬於今(22)日決定讓元瀚離開,台電今發出感謝信,以代表全體同仁的致敬及哀悼,將永遠懷念搶修夥伴的付出與大愛。 2025/07/22 14:57 財經
有片|36歲李元瀚殉職器捐!醫護列隊鞠躬:一路好走 台電車隊護送「任務結束」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台電人員不眠不休連夜搶修,36歲員工李元瀚卻於15日傍晚遭電擊命危,送醫搶救6日,家屬忍痛放棄急救,決定器捐遺愛人間。李元瀚上午7時20分宣告死亡,家屬、親友到場送別,場面哀戚。 移靈車隊於上午11時離院,醫護團隊列隊鞠躬,高喊「一路好走」,對遺愛人間的風範致上最高敬意;台電也出動人車送這位因公殉職的同仁最後一程,引領回台電嘉義區處,象徵任務結束。 2025/07/22 14:56 社會
台電員工遭電擊器捐 陳文茜1句話引淚:這一生,你付出的都是不認識的人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台電人員不眠不休連夜搶修,卻發生搶修過程中遭觸電憾事,台電李姓員工家屬以忍痛放棄急救,將於今天拔管 、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對此,媒體人陳文茜感性地道謝,「這一生,你付出的都是不認識的人。」「今天是你的忌日,也是我們永遠記住你名字的日子。」讓網友看了眼泛淚。 2025/07/22 13:1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遭電擊台電員工拔管器捐 賴清德哀悼!將頒褒揚令感謝無私奉獻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過後,36歲台電員工李元瀚在嘉義縣義竹鄉搶修電力時遭高壓電電擊,送台南奇美醫院搶救,總統賴清德上周(16日)前往醫院探視、慰問家屬,經6天搶救未見起色,家屬決定拔管器捐,遺愛人間。賴清德聞訊後深感不捨,也對家屬決定感佩不已,總統府表示,賴清德將頒發褒揚令,感謝李元瀚無私奉獻精神,希望其專業、堅毅與良善繼續流傳人世,對台灣社會帶來更多啟發。 2025/07/22 10:28 政治 黨政要聞
丹娜絲斷網!尚有天線偏移、光纜纜線受損 NCC要求電信業者本周改善完成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丹娜絲是自1958年來第一個由嘉義登陸的颱風,對嘉南平原造成嚴重災情,7日解除海警、遠離台灣,至今(7/21)仍有地區沒訊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說明,電信業者均回報受損基地臺已陸續修復,經本會瞭解,是部分地區因風災受損嚴重,尚有天線偏移、光纜纜線受損等情,故仍有少數地區網路不穩等情形,該會要求業者務必本週改善完成。 2025/07/21 20:35 生活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