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百年古剎保安寺遭泥封 台師大團隊助文物搶救、修復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在花蓮光復鄉釀災,在地百年古剎保安寺也被泥漿淹沒,寺內許多木雕構件、書畫與神像等文物,因浸水產生裂痕、剝落與霉變等,台師大美術館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與多所大學、專業團隊投入搶救工作,協助災後文物檢測、修復與保存。 2025/10/29 17:34 生活 文教
光復滿月4|大體修復師三度重返光復 帶著神明託夢的任務 【記者賴昀岫、林林/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滿月後,光復鄉仍在復原。這段時間,許多「鏟子超人」、「怪手超人」前來協助,也有專為他們服務的「志工的志工」。不少人由「衷心蓮盟」召集人顏維勳號召、統籌分配;災後三度前往花蓮的他透露,這一次是帶著一項「任務」而來。 2025/10/29 17:19 生活
謝龍介質詢認錯人「猛誇她負責」 管碧玲:蛤?撐全場終掩面狂笑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立院內政委員會今安排海委會等多部會進行非洲豬瘟邊境檢疫改進措施進行專報,國民黨立委謝龍介質詢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時,一開口就肯定她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案的(救災)表現,並斥行政院長卓榮泰只拼政治,拼到非洲豬瘟破口出來,再誇管碧玲「已經超越卓院長、態度負責」,管雖面露困惑、納悶神情,但時而搭話,讓謝龍介越講越大聲,並堅持自己在質詢時曾肯定過她,管碧玲最後說「那是內政部,我不是部長,我是主委」並雙手掩面爆笑。 2025/10/29 17:00 政治 黨政要聞
有片|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幾乎完全潰決 湖水全數傾瀉而下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29日)指出,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昨(28日)因降雨,導致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擴大並進一步沖刷壩體,今天湖水已引流至下游,緊急呼籲下游民眾及遊客切勿進入立霧溪河道及管制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顯示,燕子口堰塞湖水位從潰決到12時10分,40分鐘內下降約18公尺;觀察發現,堰塞湖壩體已幾乎完全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但因為防範得宜,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均安,這讓林保署鬆口氣,「連日的壩體降挖與引流作業,終於加大溢流,讓大自然的力量帶走堵住河道的壩體了。」 2025/10/29 16:0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朱立倫告別中常會!9分鐘畢業感言回顧4年 「我們是一個國民黨」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最後一次以黨主席身分主持中常會,他發表了近9分鐘畢業感言,細數過往。他感謝過去四年全黨團結一致,面對2022地方大選、2024總統大選、2025大罷免,一關一關的過,也說國民黨永遠以中華民國為本,親美友日和陸缺一不可,國民黨政策是以台灣最大利益出發。他也提到「我們是一個國民黨」,團結一致,台灣會更好。 2025/10/29 14:29 政治 黨政要聞
現身松山慈祐宮!徐榛蔚喊不畏外界打壓抹黑 感謝傅崐萁助光復重建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松山慈祐宮今(29)日舉辦「恭祝天上聖母重陽飛昇1038週年三獻大典」,松山慈祐宮及林秋慧師姐共計捐贈電冰箱1120台,給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洪災災民,並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代表受贈;台北市長蔣萬安也感謝松山慈祐宮第一時間捐出1250萬元,給予最即時、最實質的幫助,期盼災區早日復原重建。 2025/10/29 14:13 政治 首都風雲
高鐵延伸宜蘭最快2036年通車 交通部拼2025年Q4報行政院核定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考量北宜走廊交通系統,包含國道五號、台2線、台9線及臺鐵等路廊,供給明顯無法滿足需求,交通部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規劃,雖遭民團反對,但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已於2025年8/20經環境部審查通過,鐵道局爭取2025年第4季陳報行政院完成審議,預估整個工程期程為核定後11年完成,等於最快2036年通車。 2025/10/29 10:05 生活 交通
沒轉診單去醫學中心 門診費擬漲至1200元!醫急喊:安全帶繫緊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落實分級醫療,小病別衝大醫院,崩壞醫療體系,健保署擬明年強化中心門診減量,並分兩波進行調整,若首波無法落實,第2波對策將祭出未經轉診輕症衝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恐漲至1200元。醫師吳欣岱力挺,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2025/10/29 09:44 生活
有片|上游持續降雨!燕子口堰塞湖溢流加大恐潰決 林保署籲「下游人車淨空」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17日發生大量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25日起進行降壩工程,成功引流。林業保育署今天持續降挖燕子口堰塞湖壩體,由於下午4時起因立霧溪上游持續降雨,導致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擴大並進一步沖刷壩體,可能造成壩體破壞或潰決,引發下游水位抬升。 2025/10/28 18:2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光復滿月5|「我一直跑、水一直追」麵店10年努力跟水流 單親媽:放棄,我不甘願 【記者賴昀岫、林林/花蓮報導】「十幾年的努力,一小時店就空了」,獨立經營麵店、單親撫養2個孩子的越南新住民山小姐,談起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那天仍歷歷在目,來台24年的她第一次碰到這樣,彷彿恐怖電影的災情,雖然心裡想著重新開始,但也不曉得本錢從哪裡來?「放棄的話我也不甘願,反正一步一步走」。 2025/10/28 14:27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