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地礦中心宣布地熱探勘重大進展 全台10大地熱潛能區「北宜花東佔8成」

地礦中心宣布地熱探勘重大進展 全台10大地熱潛能區「北宜花東佔8成」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地礦中心今宣布,於國內前5大潛力地熱區的探勘作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評估全台灣十大地熱潛能區,北宜花東5大高潛力區約占全台8成,包括台北大屯山、宜蘭蘭陽溪中上游、花蓮瑞穗、台東紅葉-霧鹿及知本-金崙。近期經濟部發展重點著重在蘭陽溪地熱區,除了資源面考量外,交通、饋線亦為其優勢。地礦中心正結合空中、地面及地下多元探勘技術,優先聚焦探勘,推動我國邁向能源自主與淨零排放。
核三公投辯論4|黃國昌憂台灣禁不起光電板摧殘 諷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

核三公投辯論4|黃國昌憂台灣禁不起光電板摧殘 諷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距離重啟核三公投投票剩10天,中選會舉辦的第四場正反方辯論會今早登場,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僅20歲的反方代表吳亞昕。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府能源轉型大跳票、大失敗,台灣已淪為「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綠營權貴是唯一受益者;他坦言過去曾反對核電,但閱讀國際多國資料、向產業界請益,核電問題可透過科學解決,黃強調,核廢料選址不是一個人片面指定,應從下而上進行社會溝通,在公開透明環境做出最有智慧選擇。
豐田章男脫口「電動車污染更多」 害電動車被罵成「碳炸彈」

豐田章男脫口「電動車污染更多」 害電動車被罵成「碳炸彈」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今年4月接受《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採訪內容,最近在網路上瘋傳,原因是他當時表示,900萬輛電動車的排放影響,相當於2700萬輛混合動力車。據他所說,這意味著1輛電動車的污染程度相當於3輛混合動力車。 然而,專門報導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替代能源車的美國媒體《INSIDE EVs》,在上周的報導中指出,許多媒體對豐田章男的言論大加讚賞,稱這是確鑿地承認電動車是「碳排放炸彈」(carbon bombshell),這造成人們對電動車更廣泛的懷疑。
中油員工甄試今明兩天起在北、高舉行!要錄取1153人 為防舞弊這樣做

中油員工甄試今明兩天起在北、高舉行!要錄取1153人 為防舞弊這樣做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台灣中油2024年僱用人員甄試第二試,今起一連兩天在台北、高雄兩考區舉行,本次甄試有8449人報考,進入第二試人數2072人,預計錄取1153人。第二試按類別進行體能等現場測試,為防止舞弊,同時進行複評測試,與第一試成績差距太大將作為合格與否之參考依據。
川普提名新內政部長 柏根這觀點與新任總統願景相符

川普提名新內政部長 柏根這觀點與新任總統願景相符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於週四(11/14)表示,他計畫提名北達科他州長柏根(Doug Burgum)擔任內政部部長,協助推動能源政策,促進石油與天然氣的鑽探。柏根一向積極提倡碳捕捉(carbon capture)技術以減少碳排放,這一立場與川普希望擴大化石燃料產量,但同時運用創新技術減少環境破壞的政策願景相符。
地熱綠能7|台東紅葉谷明年Q1併網發電 台泥:地熱挑戰性及不可掌握性較高

地熱綠能7|台東紅葉谷明年Q1併網發電 台泥:地熱挑戰性及不可掌握性較高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中油公司與台泥在10月20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將在綠能領域進行技術互利合作,達成綠能產業布局、環境永續雙贏目標。台泥表示,與中油簽訂MOU後,雙方就碳捕獲、ESG等項目積極展開交流、後來也委託中油鑽探團隊進行紅葉谷地熱井鑽探,鑽探作業已經告一段落。
地熱綠能6|日本火山地熱蘊藏全球第三!擴大預算推動 目標2030商業化

地熱綠能6|日本火山地熱蘊藏全球第三!擴大預算推動 目標2030商業化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日本的地熱資源總蘊藏量為全球排名第三,根據日本媒體周五(11/8)披露,日本政府將於明年成立地方行政機關、發電業者及地方居民等共同組成的協議會,利用下一代技術將地熱發電商業化。該協議會旨在找出縮短開發周期、擴大發電規模等問題,目標在2030年之前實現該專案的商業化。
地熱綠能4|各國廣用「增強型地熱系統EGS」技術 韓、瑞士開發過程引發地震

地熱綠能4|各國廣用「增強型地熱系統EGS」技術 韓、瑞士開發過程引發地震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各國正努力開發清潔能源,其中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因爲利用地球內部本身熱能,而且是最環境友善的能源技術,因此正被廣為開發。目前世界多個國家主要採用增強型地熱系統(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技術開發地熱能,但EGS究竟是什麼?開發EGS是否完全安全?也是各界關注層面。
冒煙片|台灣地熱新綠星「全採可抵2座核電廠」 關鍵卡在2門檻

冒煙片|台灣地熱新綠星「全採可抵2座核電廠」 關鍵卡在2門檻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俄烏戰爭、半導體和AI需要綠電以及能源轉型,三要素讓賴政府拚起來推動新能源。經濟部預計2030年綠電佔30%、燃煤20%、燃氣50%,綠電目前僅10.5%,除太陽光電和風電,台灣因蘊藏40GW地熱能源,被經長視為新綠星。《知新聞》前往全台首座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採訪,也見證中研院與中油在宜蘭員山開鑽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 究竟這些存在台灣地底的綠色能源寶藏能否開採救急?中研院專家指出,台灣地熱發電若全開發,可望有10GW到30GW發電量。清水地熱廠也指出,中研院有預估台灣地下熱能至少6GW裝置容量,這樣就一、二座核電廠那麼多了,全順利開發,確實佔台灣10%總電量應沒問題。但關鍵在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