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600萬噸農田淤泥清不完 農業部:先清垃圾阻發臭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重創花蓮光復鄉,農民心急清淤泥進度,及是否有清田、農機具等補助規劃,希望有大型機具幫忙整地,種田貸款每個月還是要繳利息,對此,農業部農水署副署長林國華,淤積的土方量有600萬立方公尺,但現在光清理街道的淤泥,十多天才清6至7萬立方公尺,將近100倍的量,這兩天會請廠商先進行農田垃圾清理,不然在田間發臭,淤泥後續在規劃,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委也補充,10/7起行政院政委陳金德會在光復鄉成立一站化便民服務,包含農民貸款、補助金等問題。
今「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前進協調所」記者會上,針對農民農田淤泥、貸款問題,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委補充,所有農田補助方案,都已完成、等待網路正式公布,10/7開始行政院陳金德政委會在光復鄉成立一站化便民服務工作,對所有災區,包含農田的部分通通做補助說明,讓農地的戶主來做申請災後復原工作,貸款問題、補助金、每年收成維持生計的金額,都在服務範圍中,達成農戶所提出的問題。
日前環境部長彭啟明急徵清溝超人,目前清溝進度,彭啟明回應,清溝車最多在光復有30多台,因各縣市輪替支援,現在有8台,持續請各縣市環保局專業支援,但該處遭遇很嚴重的淤泥堵塞,水溝打開滿滿都是淤泥,要清最慢一天20公尺,最快60公尺,有30公里,所以希望志工可以幫忙家戶清側溝,兩種方式並行,大型機具比較快一些,但看得到的側溝淤泥清除掉,會加速進行,過去是鏟子志工,現在要多一點「溝勺超人」。
稍晚,農業部表示,針對高達600公頃、600萬立方公尺的農田泥沙量,將透過跨部會合作,以專案方式共同處理。農業部也將同時啟動埋沒農地的復原重建補助、專案休耕補貼、低利貸款協助等措施,協助農地遭到埋沒的農民度過難關,早日恢復生產。
農業部強調,為使遭土石埋沒的農田早日復原,該部農田水利署針對緊急區位已有規劃,將優先處理,將在兩天內請專業廠商施作;至於較大面積的埋沒農田復原工作,將配合中央前進協調所調度,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進行專案處理。另有63公頃農田雖未遭埋沒,但農水路受到災情影響嚴重阻塞,農田水利署也已經在災後第一時間緊急加派人力清淤,目前工程持續進行中,以利未受埋沒的農田有水可用。
農業部也專案辦理埋沒農地的復原重建補助,同時給予休耕補貼,協助無法立即回復耕作的農民度過難關。專案補助地區為光復鄉、壽豐鄉、萬榮鄉及鳳林鎮等遭到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土石淹沒而受損的農業用地,凡符合資格的農業用地所有權人,每公頃將補助10萬元,以支持農友投入農地復原與重建,專案補助受理期間自2025年10/7起至10/31止,後續也將視實際狀況滾動調整。
此外,由於農地遭土石淹沒,農民在短期內無法復耕,沒有收入來源,農業部也將提供「專案休耕補貼」,不受不得連休的限制,每期作每公頃補貼4.4萬元,全年最多核給2個期作,合計每公頃8.8萬元。農友可循往年申報綠色環境給付的方式,於2026年1/2至2/6向當地鄉、鎮公所提出申請,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輔導的大專業農請至農會。
低利貸款協助部分,除了原來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免息1年協助措施外,另經行政院公告為災區,自災害發生日起算1年內,該區之受災農漁業者可檢具受災證明文件,向原貸款經辦機構申請,既有專案農貸亦得免息1年。嗣後並將視農田清淤進度,主動公告延長免息期間,至農田恢復耕作。
農業部將於10/7起配合中央前進指揮所,派員加入在花蓮光復鄉設立的「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受災農民面對面的諮詢服務。同時也已設置諮詢專線449-9595及官網專區,有需要的農民可以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