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灣阿嬤端出家鄉味 餐廳榮登菲律賓首版米其林指南

出版時間:2025/11/16 14:17
國際 東協萬象
陳怡妏 文章
《米其林指南》最近推出首版菲律賓餐廳評鑑,位於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的台灣味餐廳「豐味屋」,獲得「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榮譽。中央社 zoomin
《米其林指南》最近推出首版菲律賓餐廳評鑑,位於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的台灣味餐廳「豐味屋」,獲得「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榮譽。中央社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米其林指南最近推出首版菲律賓餐廳評鑑,在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有家由台灣阿嬤開的台灣味餐廳,獲得「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榮譽。

米其林指南今年首次納入菲律賓,10月30日發布「米其林指南:馬尼拉及周邊地區與宿霧2026」,收錄108家餐廳,包括1家二星餐廳、8家一星餐廳、25家必比登推介餐廳,以及74家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

位於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的「豐味屋」台式料理餐廳,規模不大,卻是74家「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之一。

「我今年60多歲了,還能拿到這樣的肯定,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老闆娘兼主廚Linda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

「收到消息的當下甚至以為員工在開玩笑,直到大家認真跟我說『是真的』,我才起了雞皮疙瘩。」她接著說。

2000年,Linda帶著國中剛畢業、英文欠佳的女兒來到菲律賓學習語言,陪伴孩子求學5年,期間因無事可做,加上熱愛烹飪,便頂下一家小店,從牛肉麵、排骨飯、滷肉飯等台灣家常菜開始做起。

「這是無心插柳啊。」她回憶,語言與文化差異,讓異鄉創業備感艱辛,特別是在員工管理部分,但還是一步一腳印地熬過來了,「台灣人真的很刻苦耐勞」。

為提升廚藝,她多次參加僑務委員會舉辦的台灣料理研習班,由5星級飯店廚師授藝,回到菲律賓之後,再把5星級料理「庶民化」端上餐桌,「真的要感謝僑委會」。

為符合當地口味,Linda也不忘對菜色進行微調,例如改變滷肉飯的肥瘦肉比例,並增添更多湯汁;招牌東坡肉的綁法承襲台師傳承,但改良滷包配方,「現成滷包太大眾化,我就自己配,香料大概有九種」。

Linda使用的醬油、麻油、醋、豆瓣醬、蔥酥、榨菜甚至外帶盒,全都從台灣直送。雖然成本壓力較高,但她不妥協,只為讓客人吃到真正的台灣味。

而這正是米其林指南對「豐味屋」的評價:「店主是台灣女廚師,她精心挑選醬油等台灣調味料,力求還原道地的台灣風味。」

回顧經營歷程,她坦言曾有想放棄的時候,特別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封城的那段時間。讓她咬牙撐下去的是員工的生計,「有些人跟了我10幾年,如果我放棄,他們怎麼辦?」

如今店內消費者約為菲律賓人與華人各半,且本地顧客逐年增加,許多人品嚐過後會在社群平台分享體驗。一些台灣旅客來菲律賓出差時,也會在華僑朋友的推薦下前來用餐。

談及對有意來菲律賓創業的台灣年輕人有何建議,她毫不遲疑地回答:「堅持、堅持再堅持,就是這樣子。」(中央社)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菲律賓 # 米其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