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釀禍!歐洲成中國大陸廉價品傾銷地 衝擊化工鋼鐵業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課徵高關稅,導致原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被迫轉向英國或歐洲市場。這些低價的產品大量湧入歐洲,對當地產業造成衝擊,尤其是化工、鋼鐵業與紡織業。
《日經亞洲》報導,總部位於英國的石化企業英力士公司(Ineos)本周宣布,將關閉在德國萊茵貝格(Rheinberg)的2條主要生產線,而位於英國赫爾(Hull)的一座工廠將裁減五分之一的員工。
英力士在聲明中指責,中國廉價且高碳排的產品因美國高額關稅無法進入美國市場,但在英國與歐洲市場卻無貿易障礙。英力士集團旗下Inovyn公司執行長多塞特(Stephen Dossett)表示,「歐洲正在進行產業自殺行為」。他指出,美國與中國均受惠於廉價能源,但歐洲生產商卻因自身政策與缺乏關稅保護而被擠出市場。
石化產業的下游塑料產業也遭受衝擊。今年上半年,中國輸往歐盟的塑膠上游原料進口量年增 9.7%,代表塑膠製造商的「歐洲塑膠」(Plastics Europe)發言人將此增幅歸因於美國的關稅。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表示,歐盟有完整的貿易防衛工具,可在必要時部署。德國藥品工業協會(Pharma Deutschland)已呼籲政治領導人為產業提供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尤其是改革活性藥物成分(API)的回扣協議與採購規則。發言人指出,由於中國在API、學名藥與中間體的生產全球領先,歐洲藥廠中長期前景嚴峻。
VCI發言人表示,短期內,中國進口產品的湧入可能壓低進口價格,暫時降低歐洲進口商成本,包括製藥公司。但中期來看,德國及歐洲藥業將持續面臨競爭壓力,且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可能會持續增加,明顯違背歐洲追求戰略自主的目標。
受中國產能過剩衝擊,全球鋼鐵業陷入混亂。為自保,歐盟正考慮將鋼鐵進口配額大砍一半,並對超額進口產品加徵至50%關稅。此舉恐使英國與歐盟的貿易關係瀕臨衝突。若獲得批准,新措施將於2026年年中生效。由於英國鋼品有8成產品銷往歐盟,這項計畫將對英國鋼鐵業造成沉重打擊。
德國鋼鐵經濟協會(German Steel Federation)表示,中國產能過剩及經濟放緩已導致中國出口達到「極端」水準,而美國的高關稅使供過於求的情況更加惡化。歐盟委員會上周表示,該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遠低於80%的可持續門檻,約為67%。
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歐洲成衣暨紡織工業聯盟(Euratex)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的紡織品出口額和數量都比去年同期飆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