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彭啓明估光復鄉可清出逾10萬噸淤泥 環境部初步規劃2用途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馬太鞍洪災讓花蓮縣光復鄉受創嚴重,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到花蓮實地勘災,直言「心裡非常沉重」,並表示清出的淤泥可能超過10萬噸,這些泥沙的土質良好,會評估分類再利用的可能性。據了解,目前會盡量將垃圾和淤泥分開,後續有機會作為建材或農地改良的原料,進一步利用前會先進行相關分類處理。

彭啓明:淤泥可能清出超過10萬噸
彭啓明在臉書發文提到,看到光復垃圾掩埋場受淹水後沖刷出來的垃圾與淤泥,分布在北富村附近道路、民宅、農田中,心裡非常沉重,環管署透過無人機畫面初步估算,垃圾數量超過百噸,面積相當廣泛,裡頭混雜各種廢棄物與掩埋物,清理難度很高,需要專業處理。
彭啓明表示,目前垃圾已先集中清運到暫置場,暫置地點設在台糖場地,環境部也積極協調更大的場地,準備來暫置產生的淤泥,目前垃圾已清出超過2000噸,後續還會持續增加,淤泥部分則已經清出超過1萬噸,預估可能超過10萬噸。「這些泥沙的土質良好,我們會評估分類再利用的可能性,而不是單純去化,盡量讓災後復原兼顧永續利用。」

淤泥後續可能作為農地改良原料或建材
「我也特別關心北富村受到光復掩埋場淹沒與沖刷的影響」,彭啓明說,當地農民承受很大衝擊,這次農田受損,已與農業部長陳駿季討論,希望加速農損認定,讓農民能及早獲得補償與協助,盡快恢復耕作,不分責任歸屬,共同承擔解決。
至於淤泥的後續運用,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說,花蓮地區有很多低窪地,因為汙泥很多都是從山上沖刷下來,目前看起來是很乾淨的,雖然叫做「淤泥」,但本質其實是沙,有機會作為農地改良,或成為建材的可能性,預計下周會與內政部、經濟部等部會共同研商。

顏旭明補充,目前暫時堆置的場域,是與花蓮縣政府環保局共同會勘後,找到對當地影響相對小的地點,位於距離市區糖廠約2.1公里處,在台九線239公里處,佔地約4.9公頃,也有相關防範措施,周圍綠樹會行程綠籬。
顏旭明表示,初步清運到堆置場域時,也會將淤泥與垃圾分開處理,不過難免會在沖刷過程中,混入民眾家中家具或其他垃圾,但目前篩分的技術已相當成熟,要進一步利用前也會再經過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