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屈公病增2例境外移入!曾遊中國廣東 當地近一周暴增2千例

出版時間:2025/10/21 14:34
生活 醫藥
林芳如 文章
居住金門的2名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感染屈公病,先前曾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取自pexels zoomin
居住金門的2名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感染屈公病,先前曾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取自pexels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返國後兩天開始發燒、關節痛、紅疹,目前均已痊癒。疾管署提醒,中國廣東省自今年7月爆發疫情迄今累計約2萬病例,近1周新增2,086例,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2024年同期介於1-15例)。

針對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進一步說明,2例為同住家人,1人有糖尿病史,另1位沒有病史,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分別在返台後2天和4天開始發燒、手腳關節疼痛、身體起紅疹,分別在發病後3天和6天就醫。

林詠青表示,2名個案經採檢送驗後確診,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金門沒有屈公病本土流行疫情,研判為中國境外移入個案。目前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中國廣東省自今年7月爆發疫情迄今疫情持續,累計約20,000例病例,近1周新增2,086例病例,主要分布於江門市,其次為佛山市、深圳市及廣州市,如計畫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

登革熱和屈公病差異。翻攝自疾管署 zoomin
登革熱和屈公病差異。翻攝自疾管署

全球今年迄今累計44萬餘例病例及155例死亡,以美洲最多,其中,巴西疫情最為嚴峻;歐洲之法國今年疫情上升,義大利亦報告本土病例,法屬留尼旺島及馬約特島疫情趨緩。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及印尼等國亦報告病例;非洲之模里西斯共和國及肯亞等國亦發生病例。

林詠青說明,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新生兒、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感染屈公病後易併發重症之高風險族群。疾管署呼籲,近期國內氣溫逐漸轉涼,惟白天氣溫仍適合病媒蚊活動及生長,請民眾針對住家內外環境加強整頓,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避免病媒蚊孳生。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屈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