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史上最大商機 未來1人至少擁3台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戰略重心正快速從電動車轉向人工智慧(AI)與人形機器人。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預言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是史上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表示全球對這類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數千億台。他甚至大膽預測,如果Optimus實現大規模量產,每年可望為特斯拉創造30兆美元(約916兆元台幣)的收入。

馬斯克去年接受All-In Summit採訪時,被問到30年後地球上的機器人與人類的數量比例會如何?他回答,未來機器人的數量將遠遠超過人類。他指出,人人都會希望擁有一個機器人夥伴,並會對自己的人形機器人產生深厚的依戀,就如同大家喜愛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中的機器人R2-D2和C-3PO一樣。
馬斯克近日在X上重申此看法,寫道:「人形智慧機器人數量未來將遠遠超過全人類人口,因為每個人都會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R2-D2和C-3PO。此外,產業界也將為每個人配置多台機器人,提供產品與服務。」

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比例達3比1
面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未來發展,馬斯克非常樂觀。他表示,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將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商機,假設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至少能達到2比1,甚至可能高達3比1,每個人都會想要擁有1台人形機器人,同時,還會有大量看不見的機器人在背後默默生產各種商品和提供服務。
馬斯克表示,「誰會不想要一個機器人夥伴呢?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個,特別是如果它能幫你遛狗、割草、看顧你的孩子,或是教導你的孩子。我們還可以送很多機器人去火星,去做建立殖民地所需的工作。火星早已是機器人星球了,那裡有一大堆探測車和機器人直升機」。

Optimus未來年產10億台
馬斯克預測,由於特斯拉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比汽車小很多,也輕很多,因此當年產量擴大到百萬台以上時,可能還需要經過3次重大技術改良,最終1台Optimus的成本會低於一輛小型汽車,可能落在2萬美元(約61萬元台幣)左右。
馬斯克推估,大約需要5到6年左右,才能達到每年百萬台Optimus的產量。他甚至大膽預言,未來特斯拉將年產10億台Optimus,有望為公司創造高達30兆美元(約916兆元台幣)的年收入。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巨大潛力,將遠遠超過特斯拉目前的汽車業務。
Optimus訓練策略改採「純視覺」
美國雜誌《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近期報導,特斯拉正在改變對Optimus的訓練方式,從過去依賴動態捕捉服與遠端操控,轉為主要透過錄製人類執行任務的影片進行教學。這項重大轉變旨在加速資料收集,並與馬斯克一貫的「純視覺」(vision-only)方案一致,即AI能夠利用攝影機收集的資料來掌握複雜的任務。特斯拉長期以來一直使用類似的方法來訓練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軟體。
特斯拉內部人士表示,這項策略轉變發生在Optimus計畫負責人柯瓦克(Milan Kovac)離職後不久,目前特斯拉自動駕駛軟體總監艾魯斯瓦米(Ashok Elluswamy)已接手該專案。據悉,員工們現在使用一套內部製造的5個攝影機來錄製自己的動作。這些攝影機連接在頭盔和背包上,能360度零死角捕捉畫面,為AI模型提供精確的環境數據,加速Optimus的學習進程。
儘管Optimus面臨人事更動、生產延誤和技術挑戰,馬斯克仍計畫2025年在工廠內部署Optimus機器人。他在X宣布,這些機器人將能自主處理任務,有望徹底改變製造業。此舉也展現特斯拉將Optimus應用於實際生產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