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龔明鑫:未來3大挑戰嚴峻有信心度過難關 最大任務是把投資拉回台灣

財經 產業脈動
2025/09/16 12:27
芮內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今天舉行媒體茶敘,經濟部長龔明鑫報告未來施政方向。龔明鑫表示,回顧過去8年的經濟發展脈絡。他指出,台灣自2016年經濟低迷起步,歷經美中貿易戰、疫情與地緣政治等挑戰,如今投資規模翻倍、出口重心轉向美國,成功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台灣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全民和政府一起努力的成果,未來挑戰雖然嚴峻,但我們也有信心再度度過難關。」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表示,台灣現階段最大任務是要把投資拉回來。林林攝 zoomin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表示,台灣現階段最大任務是要把投資拉回來。林林攝

最大任務把投資拉回台灣

我國人均GDP排名從2016年逐步爬升,2020年突破3萬美元,2024年超越日本,今年將超越韓國,2026年朝4萬美元大關邁進龔明鑫表示,2016年剛上任時,經濟成長疲弱,台商多把資金投入韓國或中國,國內投資動能不足,公共建設1年僅約4000億元。政府因此推出「五加二產業」及「前瞻基礎建設」,鎖定產業升級並補強基礎建設,作為翻轉經濟的起點,「那時候的挑戰不比現在少,最大的任務就是要把投資拉回台灣。」

台商三大投資方案帶來2.5兆多資金

龔明鑫表示,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意外成為台灣的契機。政府啟動「歡迎臺商回台三大投資方案」,協助廠商快速落地,結果不僅帶動新一波投資潮,也促使台灣供應鏈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

龔明鑫指出,固定資本形成由2016年的3.8兆元,增加到2024年的7.3兆元,翻了1倍。台商三大投資方案更帶來2.5兆元資金,外資也持續增加,「這些投資成為台灣經濟向上的最大推力。」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因AI等新科技浪潮,讓全球更看重臺灣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林林攝 zoomin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因AI等新科技浪潮,讓全球更看重臺灣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林林攝

出口結構轉型 佈局重心改變

過去台商對外投資,多為降低成本而前往中國,但隨著供應鏈重組,投資邏輯已改變。龔明鑫說,如今台商更注重「接近市場」,因此美國與東南亞成為主要投資區域,中國比重則降至不到7%。他強調,這樣的佈局改變,也反映在出口數據上,「台灣現在最大的出口市場已經是美國,這與投資方向的轉變完全呼應。」

除了投資與出口,產業結構升級同樣是政策重點。龔明鑫指出,政府自2020年起推動六大明星戰略產業,包括半導體、5G、AI、生技等,期望台灣在新興產業鏈中持續扮演關鍵角色。「這幾年國際半導體與科技巨頭頻頻來台,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台灣面臨地緣政治、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挑戰

龔明鑫坦言,未來挑戰仍多,包括川普關稅2.0政策的不確定性、極端氣候變遷以及能源轉型壓力。在防災上,政府將治水計畫從6年縮短為4年,並編列千億元經費協助地方防洪,確保「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

能源方面,他指出,企業不只要電,更要綠電,否則難以達成國際減碳承諾。政府將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包含汰換效率低落的舊太陽能板、發展屋頂型與既有設施的光電案場,並積極與地方合作擴大綠能供給。

龔明鑫最後表示,台灣在過去8年能夠化危機為轉機,靠的是全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林林攝 zoomin
龔明鑫最後表示,台灣在過去8年能夠化危機為轉機,靠的是全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林林攝

台股與國際信心齊升

針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龔明鑫表示,台灣已走過許多次挑戰,市場也展現韌性。「從2016年至今,台股市值成長了2.5倍,表現遠勝日本、韓國。」他強調,台灣不僅沒有因地緣風險被邊緣化,反而因AI等新科技浪潮,讓全球更看重臺灣在供應鏈中的地位。

龔明鑫最後表示,台灣在過去8年能夠化危機為轉機,靠的是全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未來還有極端氣候、地緣政治、能源等新挑戰,但只要大家合作,台灣就一定能再一次度過難關,繼續往更高的舞台邁進。」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經濟部 # 龔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