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太魯閣堰塞湖!崩塌多為大理石花崗岩 溢流難成土石流「初估安全」

出版時間:2025/10/19 11:47
生活
問問 文章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zoomin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一帶10/17大量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內政部深夜急通知山區民眾撤離,太魯閣國家公園封園中,中央前進協調所今(10/19)表示,太魯閣堰塞湖崩塌土質多為大理石、花崗岩,溢流不太會發生泥流、土石流,未來縱使發生溢流,初步評估還是屬於安全。

10/19「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副總協調官李孟諺顧問說明,太魯閣堰塞湖水位離壩體還有近5公尺,現階段評估,都是流回立霧溪,對整個立霧溪、下游聚落,沒有相關危險性,立霧溪可以承受範圍為1萬多的cms(每秒流過立方公尺),目前流量遠低於立霧溪,未來雨量變大,超過隧道流量,評估水量緩慢上升會溢流,由於目前崩塌的土質大多為大理石、花崗岩等材質,形成大量泥流的機會不大。

未來縱使有溢流,初步評估還是屬於安全,但為安全起見,目前安置撤離部落,等這波鋒面降雨過後再做相關處理。另外,呼籲民眾對太魯閣的範圍,在挖河道時不要進入,以免發生危險。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zoomin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壩體部分,李孟諺強調,昨天下午的觀察,原本從1小時上升70公分,後來降到1小時30多公分,等於3小時會上升1公尺,但入夜後評估壩體下方都是大理石、花崗岩組成,會有孔隙,隨著水位上升,下方通水大幅增加,從昨天入夜後就維持平衡,沒有上漲也沒有下降,隧道及壩體下方的滲水達到上游入流的平衡,但是隨降雨增加,未來可能會有溢流的情形,不過壩體組成以石頭為主,溢流不太會發生泥流、土石流,林保署要調派機具,從明隧道進入壩體做減災。

太管處封閉,內政部表示,因為崩塌的面積、崩落的土石量還是很龐大,由於近日地震頻繁,遊客及相關動線不穩定度考量,因此封閉,明天上午9點,太管處國家公園署也會對此做明確報告。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zoomin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太魯閣 # 堰塞湖 # 燕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