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馬太鞍溪為何不能挖 農業部給3答案

出版時間:2025/10/18 15:2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雙齊綝 文章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昨(17日)因生大量土石崩落,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區緊急封閉,今(18日)經專家評估後將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反觀馬太鞍溪堰塞湖卻無法降挖引流,農業部給答案,主要因壩體規模、 環境與可到達性可到達性、處理困難程度等3大差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

今早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會同施工廠商已循中橫公路進入現場,評估啟動壩體降挖及導流減災作業,由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及陽明交大團隊在現場共同進行測量與監測,目前水勢、壩體結構尚無明顯變化。

燕子口堰塞湖的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燕子口堰塞湖的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為何燕子口堰塞湖可迅速評估展開降挖、導流工程,相較馬太鞍溪堰塞湖無法在前期進行處理,林業保育署指出,兩者在壩體規模、地理環境、交通可達性及施工條件上天差地別,無法混為一談。農業部表示主要有3點差別:

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第一、 壩體規模

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壩體土石體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燕子口堰塞湖壩高54公尺,壩體土砂體積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270萬噸。

第二、 環境與可到達性

馬太鞍溪堰塞湖在海拔1000公尺深山,無路可達,徒步進出要5天;燕子口堰塞湖就在台8線旁,人車可直接到,機具能即時進場。

第三、 處理困難程度

馬太鞍溪堰塞湖至下游河道超過13公里,溪谷狹窄陡峻、落差大,開便道至少需3個月,且11月前仍為汛期;燕子口堰塞規模小、地點近燕子口臺8線公路,施工機具能快速接近壩體施設減災工程。

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10/17日因生大量土石崩落。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10/17日因生大量土石崩落。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林業保育署強調,針對花蓮兩處堰塞湖均持續密切監測,將與中央及地方單位密切合作,確保人員與下游居民安全。農業部提醒,台8線靳珩隧道至燕子口路段目前仍屬警戒區域,公路局已實施交通管制,籲民眾切勿擅入或靠近溪谷觀察。

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zoomin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取自FB@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燕子口 # 堰塞湖 # 馬太鞍 # 降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