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將改為「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不影響民眾就醫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包含配合醫學會名稱,將部定科別中的耳鼻喉科,改為「耳鼻喉頭頸外科」,但完全不會影響民眾就醫;另外,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等傳染病後,為精進感染防治及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養成體系,將原為次專科的感染科與重症醫學科,調整為部定專科。
專科醫師制度建立迄今已近40年,近期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重點之一是將部定專科中的「耳鼻喉科」,更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為避免擾民,對醫師來說,原先領有耳鼻喉科的專科證書,只要等到6年期限到、要再換證再一併更換即可,不用現在就拿來換。
衛福部:對民眾來講一點都沒有影響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耳鼻喉科加上頭頸外科這件事,其實是因為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為符合國際現況及名實相符,於2018年2月,正式更名為「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衛福部現在才接著改。
劉玉菁指出,因為每一個專科的集合就是某某專科醫學會,如內科專科醫學會、兒科專科醫學會等一群專業人士集合,畢竟他們常常會跟國外交流等,有對應的訴求和主張,「對民眾來講一點都沒有影響、完全沒有影響」。
她舉例,小朋友有耳鼻喉問題,甚至成人的感冒,都可能會去小兒科就醫,而台灣的現況本就不限特定科別,有時候很多上呼吸道問題,也會由家醫科醫師看診,並非限定特定科別醫師才能看特定疾病。
感染科、重症醫學科 調整為部定專科
另外,感染科和重症醫學科,從原本的次專科改列為部定專科,感染科原本是內科次專科,而目前國內次專科的管理,原則上是讓各學會自己管、自己發照,所以沒有進到國家系統,當然也沒有所謂的強制力。
劉玉菁表示,從訓練到中間各種資訊的登錄、制度都已經建立,成為專科才有辦法進到登錄系統,「因為有強制性」,才有辦法掌握這個科別的全台醫生總數、領到這個專科證書的有多少人,政府要掌握資訊才能做更好的決策。
新冠肺炎等傳染病 促感染科、重症醫學科次專科升格
衛福部指出,近年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及其他傳染病威脅頻發,感染症防治及重症照護係維護公共衛生與民眾安全的重要因素,為強化我國醫療體系韌性,精進感染防治及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養成體系,提升醫療專業水準並保障病人照護品質,有必要將醫師專科分科增列感染科與重症醫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