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黃偉哲大頭貼造謠「台南颱風假」!女高中生到案 刪文急求饒:只是開玩笑
【記者王勇超、陳亮諭/綜合報導】強颱「樺加沙」今明兩天最接近台灣,今(22日)僅部分地區停班停課,台南市府未宣布停班課,但有網友涉嫌盜用台南市長黃偉哲大頭貼,疑發布放假不實訊息,引起黃偉哲震怒,台南市刑大也出手調查,發現貼文的女網友是未成年高中生。雖女高中生發現事情鬧大緊急刪文致歉,強調「只是開玩笑」,但今天仍在家長陪同下到案,警方訊後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五項「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送辦,至於是否涉及《災害防治法》,正由市府法制室研議中。該生就讀學校也將作出議處。
強颱「樺加沙」今明兩天是颱風最接近台灣,今(22日)停班停課,屏東縣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台東縣綠島鄉、蘭嶼鄉;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依據內政部專家模擬畫設保全戶,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22日停班停課;保全範圍學校包括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太巴塱國小停班停課,其餘花蓮縣內各機關正常上班上課。
卻有一名網友昨(21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台南明天 放!」大頭貼還是黃偉哲臉書的大頭貼。未細看帳號名稱,險誤以為台南市明天放颱風假,有網友立即澄清,還tag黃偉哲、台南市府帳號告知此事。
黃偉哲今凌晨12時41分臉書發文,「針對晚間有民眾冒用我的大頭貼,發布颱風停班課一事,市刑大獲報已展開調查。」援引法條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依據災害防救法第53條,明知為有關災害之不實訊息而為第二十九條第一項之通報者,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散播有關災害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據了解,涉案的女網友在發現貼文引起熱議後,立即刪文,並主動PO文道歉指出:「您好我是發布那篇文章的作者,內容屬於不實訊息,當下經過他人提醒已經刪除貼文,請問能不走法律程序嗎?造成社會大眾的困擾真的很抱歉。當下只是帶著開玩笑的心態並無熟慮就發發了這篇文章,非常抱歉」。但網友均表示不認同該此行為,甚至有人說:活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發文者帳號已關閉,有網友神出當事人是一名學生,引來台南市府回應,「您好,這裡台南市政府。已接獲民眾反映,明日(9/22)台南市放假為不實消息,已蒐集相關資料送交由警察局處理。」
警方查出發文者是一名未成年的女高中生,今天在家長陪同下到案說明,警方訊後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五項「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送辦,至於女高中生是否涉及《災害防制法》相關規定,正由市府法制室研議中,警方將待市府確認是否涉嫌災防法後再行函送法辦。
不只一人盜黃偉哲頭貼稱台南放假
黃偉哲凌晨12時41分才敬告意圖散布不實訊息的網友,半夜3點多,再有另名網友發文,「明天+後天,台南 放!」台南市府也回應該貼文「您好,這裡台南市政府。明日+後天(9/22、9/23)台南市放假為不實消息,已蒐集相關資料送交由警察局處理。」
該貼文為該帳號第一篇發文,一樣涉盜用黃偉哲大頭貼,帳號「weizhe6994」還跟本尊黃偉哲「weiche946」相似,目前該貼文已刪除,該帳號也關閉。
台南市警局表示,經查目前有多位冒用市長頭像發布假消息,其中疑似有台南中學生,警方將同步聯繫學校及家長,並將加強校園法治與媒體識讀宣導。警方提醒,切勿冒用公職人員肖像或名義在網路散布不實訊息。若造成社會大眾恐慌或影響公共安寧,將依法究辦。民眾如接獲可疑訊息,請透過市府官網、臉書、LINE官方帳號查證,或撥打市府1999專線、165反詐騙專線詢問。
黃偉哲提醒:避免誤信誤傳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過去公眾人物對於肖像被惡搞或使用,只要不違反公共利益,大多抱持寬容的態度。然而,發布颱風假消息屬於影響公共安全與秩序的行為。根據災害防救法及相關規定,發布不實訊息會造成民眾混亂、影響政府的防災應變工作。目前相關單位已在進行調查。
黃偉哲強調,颱風期間任何「停課停班」或避難疏散等資訊,一律以中央氣象署與臺南市政府正式公告為準。黃偉哲呼籲使用社群媒體時勿恣意發表不實言論,避免誤觸法網,也呼籲家長平時關心子女上網行為與使用時間,避免誤信誤傳。
學校將議處 啟動輔導該生面對法律責任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發布聲明指出,該生所就讀學校,除已要求學生下架貼文及通知家長、完成校安通報,後續將依校規提報學生獎懲委員會議處,另針對學生如涉有司法調查部分,將啟動輔導機制,由學校與輔諮中心協助學生面對相關法律責任,並持續強化校內網路使用與法律責任宣導。
教育局指出,依據災害防救法,明知為有關災害不實訊息卻通報者,將處新台幣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若散播災害謠言或不實訊息,足以損害公眾或他人者,更可能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萬元以下罰金。
教育局強調,社群媒體已成為學生日常資訊交流重要平台,但不實訊息傳播會造成社會混亂與恐慌,甚至引發法律責任,後續將結合校園課程、家長座談及市府跨局處資源,提升學生與市民辨識訊息真偽與正確使用社群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