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316接住聽損兒 「看見他聽見聲音而睜大眼」新手媽忍不住落淚

生活 醫藥
2025/09/08 12:45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看見他因聽見聲音而睜大眼睛、露出微笑,第一次發出『ㄚ』的聲音,眼淚忍不住掉下來」,這是新手媽媽林太太陪伴孩子小立走過聽損早篩的過程。衛福部統計,2012年以來,每年幫助近800個新生兒發現聽力障礙,也提醒家長把握黃金時期,否則可能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學習困難,甚至影響情緒與社交。

衛福部統計,2012年以來,每年幫助近800個新生兒發現聽力障礙。國健署提供 zoomin
衛福部統計,2012年以來,每年幫助近800個新生兒發現聽力障礙。國健署提供

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說,新生兒聽力篩檢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實踐,我國每年透過此項服務,能及早發現近800位聽力損失兒童。研究顯示,若能在新生兒6個月大以前及早發現聽損並介入療育,可大幅提升語言發展與社會互動能力,也有助於未來進入校園生活與同儕同步學習;如錯過黃金時期,則可能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學習困難,甚至影響情緒與社交。

沈靜芬提醒家長,務必掌握以下「1316原則」

1: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完成篩檢
3:「3個月內」診斷是否有聽損
1:「確診後1個月內」選配合適輔具
6:「6個月內」接受聽語療育

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說,新生兒聽力篩檢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實踐。葉志明攝 zoomin
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說,新生兒聽力篩檢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實踐。葉志明攝

9類危險因子 屬聽力損失高危險群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加上孩子尚無法清楚表達自身狀況,容易被忽略,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檢格外重要。國健署提醒,若屬聽力損失高危險群,更應該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檢與確診,目前全國總共有260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其中66家同時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

國健署指出,常見高危險因子包括有聽障家族史、孕期前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或其他病毒、使用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缺氧、曾住過加護病房、細菌性腦膜炎,或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

若屬聽力損失高危險群,更應該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檢與確診。國健署提供 zoomin
若屬聽力損失高危險群,更應該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檢與確診。國健署提供

孩子聽見聲音張大眼、露出微笑 媽媽忍不住落淚

今年春天出生的小立就是一個例子,在出生的第2天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檢查結果顯示「未通過」,出院前再測仍「不通過」,新手媽媽林太太當下十分慌張,難以相信孩子竟可能有聽力問題,所幸醫師與護理師耐心說明篩檢異常的後續流程,並立即轉介至醫院進行診斷,結果顯示小立確診為聽力損失,這對新手父母來說是沉重的打擊,但他們沒有放棄希望。

林太太回憶,「我們查了很多資料,也聽從醫師的『1316原則』,不讓孩子錯過黃金療育時機」,確診後第3周,小立順利戴上助聽器;6個月大時,也展開療育課程。她感動地分享:「第一次看見他因聽見聲音而睜大眼睛、露出微笑,第一次發出『ㄚ』的聲音,眼淚忍不住掉下來,慶幸當初有做聽力篩檢,讓我們能及早幫助他」。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兒童健康手冊」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的聽力情形。國健署提供 zoomin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兒童健康手冊」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的聽力情形。國健署提供

通過新生兒篩檢 不代表聽力發展一生無虞

孩子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不代表日後聽力發展一生無虞,國健署提醒,孩子仍可能因遲發性聽損、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或藥物使用而影響聽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的聽力情形。

如發現家中3至4歲孩子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常聽不到呼喚,應提高警覺並及早就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確認是否有聽力問題,避免錯失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新生兒聽力篩檢 # 聽損兒 # 衛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