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重返日本首富 他如何在短短4個月身家暴增逾1.2兆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以對AI近乎「梭哈」式的瘋狂押注,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今年6月以來,身家從約150億美元暴漲至551億美元(逾1.69兆台幣),翻了足3.6倍,孫正義也在周三小幅超越優衣庫母公司迅銷董事長柳井正,重返日本首富。
孫正義的財富激增主要是軟銀集團近期股價暴漲,這位68歲的日本富豪持有軟銀約三分之一的股票。
外媒報導,今年以來,在AI領域,孫正義野心勃勃包括向OpenAI投資300億美元,以及與OpenAI、甲骨文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MGX合作,在美國建設價值5000億美元的AI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他也正在尋求與台積電合作,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用於AI和機器人的兆美元級產業園區。
孫正義財富與AI密切相關
近幾個月來,孫正義還意外對英特爾投資20億美元,並斥資54億美元收購ABB集團的機器人業務。
孫正義的財富故事與AI敘事密切相關。有分析師警告稱,目前正在形成一張由輝達、OpenAI搭建的關聯交易網路,人為支撐資本市場的熱度。但對孫正義而言,個人財富的大起大落他已經經歷過許多回了。
孫正義於上世紀80年代創立軟銀,最初以軟體經銷商起家,也出版過一些電腦方面的書籍。之後40多年裡,他將軟銀發展成一個涵蓋電信、金融科技和知名創投基金的知名品牌。除了自己做生意,孫正義的財富故事更與「投資識人」有關。
作為最早一批的網路公司投資人,他在1995年購買雅虎部分股權,並在世紀初的網路泡沫期間短暫超越比爾蓋茲成為全球首富,還來不及慶祝時,軟銀股價就遭遇暴跌。
 
                                                            投資阿里巴巴一度大賺逾1000億美元
在這一波泡沫期間,孫正義拍板投資剛開始創業的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隨後又在2004年再投資阿里6000萬美元,這項投資十多年後一度大賺超過1000億美元,也讓孫正義再度挑戰日本首富位置。
有趣的是,孫正義原本有條更快通往日本首富的道路,軟銀曾在2016年以31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企業ARM,輝達2020年提出以約400億美元的報價收購ARM,其中有215億美元以輝達股票支付,這筆交易最終因為無法透過反壟斷審查告吹,當年215億美元輝達股票,到今天的價值已經接近3300億美元。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Arm的交易敲定,孫正義也未必能堅持持有輝達股票到今天。
 
                                                            軟銀曾是輝達最大股東
在去年底的輝達AI高峰會日本場演講期間,黃仁勳曾與孫正義回顧往昔的交情。根據黃仁勳透露,孫正義的軟銀曾經是輝達的最大股東,但他卻在2019年把股票都賣了,在現場的哄笑聲中,兩人假裝「抱頭痛哭」。
不過,黃仁勳也盛贊孫正義稱,作為PC時代至今的行業老兵,孫正義是他見過唯一一個全部押對PC、傳統網路、移動網路、雲端服務和現在AI時代的計算行業贏家,並與贏家合作的企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