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光復鄉要遷村?馬太鞍堰塞湖恐再來 李鴻源建議國科會、水利署做2件事

政治 黨政要聞
2025/10/03 11:17
蘇柏銓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災後迄今滿10日,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今示警,還有2.51萬噸泥沙還沒下來,第二次堰塞湖可能形成,國科會應召集各校專家,了解怎麼面對;至於堰塞湖該挖該炸,建議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作水工模型試驗,不過光復鄉是否應遷村,這需要整體考量,操作要很細膩,但短時間難度很大,所以預警系統要趕快建立。

李鴻源曝,堰塞湖恐在行程,立法院跟行政院應討論遷村。林林攝 zoomin
李鴻源曝,堰塞湖恐在行程,立法院跟行政院應討論遷村。林林攝

李鴻源今受國民黨團之邀,出席「花蓮光復災後,漫漫復原路怎麼走?」記者會。他提到,目前堰塞湖還剩下近600萬噸水,嚴格上不會造成立即危險,但這次崩塌造成的3.2萬的泥沙,還有2.51萬噸沒有下來,整個山壁是不穩定的,若再發生豪大雨,或再發生5級地震,第二次堰塞湖形成的可能性非常高。

他建議國科會,將相關研究學校的專家整合在一起,發揮專長了解如何面對,至於很多人提議要挖或炸堰塞湖,他建議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做水工模型設施,事先了解情況,但不可諱言,下游堤防有1000公尺的缺口比較脆弱,水利署應在最短時間內補起來,並且加固,因為沖下來的是泥水破壞力很強,而且河床淤高到5米,意味通洪能力顯著下降,即使堰塞湖不在了,溢堤的機率仍很高。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陳卓邦攝 zoomin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陳卓邦攝

針對光復鄉的重建,李鴻源說立法院跟行政院要討論遷村,這關乎災民就學、就業、就養,又牽扯到原住民,要操作非常細膩。但是否應該遷村,李鴻源說,堰塞湖再發生的機率蠻高的,光復鄉未來淹水的機率相對風險比較高,要不要遷村要整體考量,有沒有適合的地方,遷村碰到原住民部落,操作要非常細膩。

李鴻源說,離村不離鄉,還是在原鄉裡面,過去松鶴部落遷村成功,但也有不成功的案例,但看起來要讓村民不回家,短時間的難度很大,所以預警演練、預警系統的建立要趕快建立起來,堰塞湖垮了到部落就是40分鐘,能掌握的時間非常有限,這次《災防法》對於潰壩、對於海嘯的因應修進去。

光復鄉最熱鬧中正路,滿地泥濘廢土。曾伯愷攝 zoomin
光復鄉最熱鬧中正路,滿地泥濘廢土。曾伯愷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李鴻源 # 光復救災